正堪怜,宿露沙餐不教住。
飘绵舞絮。
有愁都上眉峰聚。
东蒙近接,岱云高耸,倚马挥毫同谁赋。
听渡头、淌水声喧,远系孤舟没篙橹。
羁旅。
山程迢递,故人千里,就里相思向谁语。
欲写蛮笺驰寄,征鸿遥隔吴江雨。
三杯白堕,一枕黄粱梦后,原知般般苦。
算别来、几多离恨,换得新添断肠句。
这首诗是诗人在兰山渡口的即景之作,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相思的深深感慨。
诗句释义:
罥马索 晓起渡河向兰山进发用竹垞韵 - “罥马索”是指拴住马匹的绳子或工具,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早晨起来准备渡河的场景。“晓起渡河向兰山进发”,意味着天刚亮就起床准备过河去兰山,这里的“向”字表明了目的地。
正堪怜,宿露沙餐不教住 - “正堪怜”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怜悯之情。“宿露沙餐”描述了清晨的露水和食物,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不教住”则表示这种生活状态是无法忍受的,因为“宿露”和“沙餐”本身就已经足够艰难。
飘绵舞絮 - 形容柳絮在空中飘荡的情景,给人一种轻盈而自由的感觉。“有愁都上眉峰聚”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东蒙近接,岱云高耸,倚马挥毫同谁赋?听渡头、淌水声喧,远系孤舟没篙橹。羁旅,山程迢递,故人千里,就里相思向谁语?欲写蛮笺驰寄,征鸿遥隔吴江雨。三杯白堕,一枕黄粱梦后,原知般般苦。算别来、几多离恨,换得新添断肠句。 - 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东蒙近接,岱云高耸”描绘了地理位置的接近,而“倚马挥毫同谁赋?”则表现出诗人想要创作诗歌的愿望,但无人能与共。“听渡头、淌水声喧,远系孤舟没篙橹。”则描绘了渡口的喧嚣场景,以及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羁旅”表达了诗人在外的孤独感。“山程迢递,故人千里,就里相思向谁语?”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欲写蛮笺驰寄,征鸿遥隔吴江雨。”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人,但被阻隔在吴江雨中。“三杯白堕,一枕黄粱梦后,原知般般苦。”则总结了诗人的感受,认为生活中的种种痛苦都是如此。“算别来、几多离恨,换得新添断肠句。”则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并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描绘了诗人在外的孤独和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