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骋兰筋上九崃,各分军寄拥群材。
本期决战临丹浦,谁遣沈枪卧绿苔。
辽海风尘归皂帽,巴陵祠庙锁烟煤。
莫言厝火为安策,烽照甘泉正劫灰。

次韵李季龙希膺 其三乍骋兰筋上九崃,各分军寄拥群材。

一期决战临丹浦,谁遣沈枪卧绿苔。

辽海风尘归皂帽,巴陵祠庙锁烟煤。

莫言厝火为安策,烽照甘泉正劫灰。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下面是每句的翻译和赏析:

乍骋兰筋上九崃,各分军寄拥群材。

译文:刚刚驰骋在九崃山上,各自分派军队去保卫。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面,士兵们正在九岳山脉上挥舞着长剑,保卫着自己的家园。这里的“兰筋”可能是指战旗,而“各分军寄拥群材”则表示士兵们各自奔赴战场,保卫国家。整句诗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士兵们的决心。

一期决战临丹浦,谁遣沈枪卧绿苔。

译文:一旦决定决战时,谁能派遣士兵卧倒在青苔之中?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悲悯。当决定决战的时刻到来时,士兵们却不得不选择卧倒在战场上,忍受战争的痛苦。这里的“丹浦”可能是一个地名,而“沈枪”则是形容士兵的武器,即弓箭。整句诗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

辽海风尘归皂帽,巴陵祠庙锁烟煤。

译文:辽海的风尘已经归来,巴陵的祠堂庙宇都被烟雾封锁。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辽海之战后的景象,辽海的风尘已经被吹散,而巴陵的祠堂庙宇却笼罩在烟雾之中。这里的“皂帽”可能是指古代的士兵头巾,而“巴陵祠庙”则是当地的名胜古迹。整句诗通过描绘战争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的哀叹。

莫言厝火为安策,烽照甘泉正劫灰。

译文:别以为用火烧就能解决问题,烽火已经照亮了甘泉山,那里的石头也成了劫后余灰。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他认为仅仅依靠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更多的灾难。这里的“厝火”可能是指放火焚烧的意思,而“甘泉山”则是一个地名。整句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期望。

这首诗以战争为主题,通过描绘战斗的场景、士兵们的死亡、辽海之战后的景象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等元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