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夜上芙蓉顶,晓踏云烟旷望同。
瀑下藤崖千丈缟,日穿枫岭半林红。
随猿先到留猿寺,送雁目穷回雁峰。
樵路倾岩藏返照,更疑寒烛下高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描写了他在南岳祝圣寺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词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
【梦魂夜上芙蓉顶】
- 梦魂:此处指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夜晚在梦中仿佛登上了芙蓉山之巅的感受。
- 芙蓉顶:指的是位于山顶之上的芙蓉峰或类似地名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南岳衡山中的某个著名山峰,如南岳大观顶、芙蓉峰等。
第二句:
【晓踏云烟旷望同】
- 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 踏云烟:形容行走时仿佛置身于云雾之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旷望同:指放眼远眺,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广阔与壮丽。
第三句:
【瀑下藤崖千丈缟】
- 瀑布:描述的是南岳衡山上著名的景点之一,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美誉。
- 藤崖:形容瀑布旁边的悬崖峭壁如同绿色的藤蔓一般,生机勃勃。
- 千丈缟:用来形容瀑布水流湍急,水花四溅,犹如白色的绢缎般飘洒而下,非常壮观。
第四句:
【日穿枫岭半林红】
- 日:阳光,这里指的是太阳光。
- 枫岭:南岳衡山中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秋天的枫叶红遍山岭而得名。
- 半林红:形容枫叶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分外鲜艳,如同燃烧的火焰一样。
第五句:
【随猿先到留猿寺】
- 随猿:跟随猿猴,形容敏捷而轻盈的动作。
- 留:停留的意思。
- 猿寺:可能是一处以猿猴为主题的寺庙或者旅游景点。
第六句:
【送雁目穷回雁峰】
- 送雁:指送走大雁,通常用于比喻离别。
- 目穷:形容目光所及之处,意指视线尽头,也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 回雁峰:南岳衡山的一个山峰,因大雁秋季南归而得此名。
第七句:
【樵路倾岩藏返照,更疑寒烛下高舂】
- 樵路:指樵夫行走的小路。
- 倾岩:倾斜的岩石,形容山路险峻。
- 返照:夕阳反射的光芒,这里指傍晚时分的光线。
- 寒烛下高舂:形容山路上夕阳下的光线微弱,如同蜡烛的微光照亮着劳作的身影。这里的“高舂”可能指的是劳作的人们正在用力敲打农具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南岳祝圣寺及其周边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动态描写,通过细腻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