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旌旗靖狄尘,转旋天地正三辰。
十年厄运持衡宰,一代中兴调护人。
宝镜八铢愁上马,鸡竿五木禁呼春。
悬知紫殿养梨日,不及朱陵作外臣。

诗句:

  1. 灵武旌旗靖狄尘,转旋天地正三辰。
  2. 十年厄运持衡宰,一代中兴调护人。
  3. 宝镜八铢愁上马,鸡竿五木禁呼春。
  4. 悬知紫殿养梨日,不及朱陵作外臣。

翻译:

  1. 灵武的旌旗平定了敌寇的扰乱,旋转乾坤维系着天地间的秩序。
  2. 经历了十年的艰难困境后,他执掌朝政,成为了国家的中兴之臣。
  3. 珍贵的镜子和沉重的八铢,让人担心它无法承受上马时的重压;而五木的禁令,禁止人们呼唤春天的到来。
  4. 我猜想在紫殿中养尊处优的日子,远远比不上我在朱陵作为一位外臣的日子。

注释:

  1. 灵武:古郡名,今属宁夏,是唐代李泌的治所。此处指代李邺侯,即李泌。
  2. 转旋:旋转,转动。三辰:古人以日月星辰为三辰,这里泛指天地万物。
  3. 鸡竿五木:古代用以象征权力的象征物,五木可能指的是五种具有权力象征的物品(如权杖、戟等),而鸡则常用来代表忠诚与守护。
  4. 紫殿:指皇帝的御用宫殿,养梨日:指皇帝养心修德的日子。
  5. 朱陵:地名,位于今陕西延安附近,当时为边远地区,故称“外臣”。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由清代诗人曾广钧所作,描绘了一幅名为《邺侯读书台图》的绘画作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画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先,诗的前两句”灵武旌旗靖狄尘,转旋天地正三辰”描绘了李邺侯(李泌)在灵武(今宁夏)时期,通过平定战乱,使天地恢复秩序的情景,表现了他治理国家的卓越才能。其次,”十年厄运持衡宰,一代中兴调护人”则反映了他历经十年困难时期,执掌朝政,力挽狂澜,为国家带来中兴的局面。接着,”宝镜八铢愁上马,鸡竿五木禁呼春”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向往。最后两句”悬知紫殿养梨日,不及朱陵作外臣”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在远离朝廷之地为官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展现了历史人物的伟大形象,又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