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见庐山临江漘,青翠腾跃来迎人。
暮见庐山忽杳霭,首尾隐若龙登云。
从来倔强五岳外,彭蠡作杯江为带。
内蓄百涧包灵奇,外切太虚定澎湃。
江表名山数第一,俨若大贤兼通介。
寻幽有约近十年,疗渴须酌康王泉。
翠道未成游未遂,谁令悤遽妨萧闲。
思得素心共山水,海客狎鸥呼不起。
苍苍五老笑我忙,高樯长风送旗尾。
山林聚会尚阻格,世事难为可知矣。
人爱庐山高,我爱庐山深;
欲到深处须抽簪。
世无慧远堪结社,且听东林钟磬音。
【译文】
早晨我站在庐山岸边,看到青翠的山峦腾空而起,好像在欢迎我。
傍晚时,庐山变得模糊而朦胧,仿佛一条龙正在登云。
自古以来,庐山就位于五岳之外,鄱阳湖就像是它的腰带。
庐山内蓄积着无数的山涧,包裹着灵性与奇妙。
外则切合于太虚,使波涛汹涌澎湃。
在江表众多的名山之中,庐山是最为突出的一座。
它宛若一位贤德兼备的君子,包容万物。
寻找幽静的山水已经有十年了,为了解渴,必须到康王泉去。
但绿道尚未修成,我的游览计划也未能如愿。
是谁突然地阻止了我呢?
我多么希望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和我一起欣赏山水之美。
那些海客们喜欢和鸥鸟亲近,我却被他们叫起,无法安静下来。
老者们笑着责备我说:“你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啊。”
高高扬起的船帆在长风中送走了船后,留下了飘扬的旗帜尾迹。
由于山林聚会的阻碍,我们的相聚仍然受到限制,世事的艰难真是难以预料。
人们都喜欢欣赏庐山的高耸,但我更爱那深深的庐山。
要到达深深的庐山,我不得不拔下簪子才行。
世上没有慧远那样的贤者来结社共游,让我们听听东林寺的钟声吧,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宁静。
【赏析】
此为诗人游览庐山时所作诗篇。庐山以雄奇秀丽著称于世,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推崇。苏轼曾三游庐山,并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赞美庐山之美。此诗即是他第三次游庐山时的作品。首二句写诗人登山之所见:清晨朝霞映照,山峦青翠;黄昏暮霭缭绕,山峰苍茫。“江行望庐山”一句表明诗人已登上庐山,“先约陈伯潜同游”说明诗人与友人陈某约定一同前往观赏庐山风光。然而陈伯潜却未践约前来。诗人虽失望于友人之不守约,但却仍继续他的游览行程。“朝见庐山临江漘”二句描写了晨雾中的庐山景色:青山巍峨,云雾缭绕,宛如迎接游人的佳宾。“暮见庐山忽杳霭”二句又描绘了日暮时分庐山的景致:群山隐没于茫茫的暮霭之中,如同一条巨龙欲腾空而上。“从来倔强五岳外”,这一句表现了庐山独特的险峻之美,它远离中原,孤峙于群山之外,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诗人用“彭蠡作杯江为带”比喻庐山的形势险要,用“内蓄百涧包灵奇”来描写它蕴藏着众多溪涧,包孕着灵秀的奇特风光,用“外切太虚定澎湃”来刻画它与天空相接,波涛汹涌的雄伟景象。“江表名山数第一”两句赞颂庐山乃江南第一名山。最后六句写诗人与友人的交往:诗人与友人约定共同欣赏庐山美景,然而陈伯潜却没有如期而来,这让诗人感到有些不快。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留下来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并期待将来能与友人再度相会。“思得素心共山水,海客狎鸥呼不起”二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苍苍五老笑我忙”四句则通过老者们的嘲笑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薄和对自然的热爱。“高樯长风送旗尾”二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之上船只往来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心中那份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山林聚会尚阻格”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难料的感慨。“人爱庐山高,我爱庐山深;欲到深处须抽簪”二句则是对庐山深度的赞美。诗人认为要想真正理解庐山的美,就必须亲自深入其中,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最后两句则以“世无慧远堪结社”来表达自己对于结社修禅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希望脱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以及他对自然美和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