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妆一见,正幽香浮动。
四照廊阴粉光重。
尽冠钗低挂,腰佩轻翻,经院静,长伴六时禅诵。
重来惊绀鬓,野饭僧床,清冷难寻玉堂梦。
憔悴减身香,向晚春寒,问白袷、风前谁供。
剩付与芳尊祓清愁,看琼树朝朝,岁华轻送。

【注释】

洞仙歌: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洞仙歌”、“洞仙歌慢”等。此调有单调、双调两体,前段八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此为单调格,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两结句同。

愔仲:人名。

大觉寺玉兰:指佛教寺院中的玉兰花。

正幽香浮动:正当幽静的香气浮动。

四照廊阴粉光重:在四照廊中光影斑驳,粉光浓重。

冠钗低挂:女子发髻上插着的首饰。

腰佩轻翻:女子佩戴的饰品轻轻摆动。

经院:佛寺。

绀鬓:深红色的头发。

野饭僧床:在僧房中用粗茶淡饭充饥。

清冷:清寂冷落。

玉堂梦:玉堂,汉代尚书省,因以玉堂代称中枢官府。唐时玉堂多用以借称宰相。梦,指梦中所感。

憔悴:形容人瘦弱或衰弱的样子。

减身香:减少身上的香气。

向晚春寒:傍晚春寒。

白袷:白色的上衣。

风前谁供:问是谁在风中供献。

芳尊:美酒。

祓清愁:解除忧愁。

看琼树:观赏树上的花朵。

岁华:时光。

轻送:轻易地流逝。

【赏析】

本词是一首描写僧人闲居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词作。全词语言简练自然,意境清丽,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上阕开头写僧人在佛寺中的生活情景。”明妆一见,正幽香浮动。四照廊阴粉光重。尽冠钗低挂,腰佩轻翻,经院静,长伴六时禅诵。”这几句描绘了僧人在佛寺中的形象与举止。明妆,即素净的妆容,这里形容僧人的朴素无华。幽香,是指玉兰花散发出来的香味,这里用来比喻僧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四照廊,佛寺中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光线从四面照射过来,使得房间明亮通透。粉光重,形容光影斑驳,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冠钗,古代妇女头上戴的饰物,这里指女子头发上的首饰。腰佩,指女子佩戴的饰品。轻翻,轻盈地摇曳。经院,指佛寺内的经文学习场所。六时禅诵,佛教认为一天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法事活动,这里指僧人按照佛教的规定进行日常修行。

下阕开始转折,写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感慨。”重来惊绀鬓,野饭僧床,清冷难寻玉堂梦。憔悴减身香,向晚春寒,问白袷、风前谁供。剩付与芳樽祓清愁,看琼树朝朝,岁华轻送。”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感慨与无奈。惊绀鬓,形容头发因岁月而变得苍白。野饭僧床,指在僧舍中用粗茶淡饭充饥。清冷,形容环境寂静冷清,难以寻觅往日繁华。玉堂梦,指梦中所感,这里暗指过去的辉煌与荣耀已经消失殆尽。憔悴减身香,形容人因思念故土而变得消瘦不堪,身上的香气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少。向晚春寒,傍晚春寒料峭,天气寒冷。问白袷,指询问是谁在风中供献,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芳樽,美酒的酒杯。祓清愁,指用酒精来消除心中的烦恼。看琼树,指欣赏树上的花朵,这里的琼树象征美好与纯洁。朝朝,每天早晨。岁华轻送,岁月如流水般轻易流逝。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同时,词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人生之悲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