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柳丝丝街前漾。
正初学、小蛮腰样。
有隔水红墙,翠楼倒映墙头上。
听楼内、三弦响。
恰重经,人已往。
帽檐斜、倚风凝想。
只似梦如烟,柳花扑地漫天放。
寻不出、伊门巷。

【注释】

凤衔杯:用凤凰衔杯的典故,表示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弱柳丝丝:柳条柔软细长的样子。

正初学、小蛮腰样:刚开始学得像美女小蛮那样纤细柔美的样子。

隔水红墙:隔着水的那一边有红色的围墙。

翠楼倒映墙头上:翠绿的楼房倒影在墙上。

重经:再次经过。

帽檐斜、倚风凝想:斜戴着帽子,依风沉思。

只似梦如烟,柳花扑地漫天放:就像梦中一样,柳絮飘洒到地上,满天飞舞。

寻不出、伊门巷:找不到她的家。

【译文】

我刚刚学着小蛮那样的腰身,

在街前杨柳依依中漫步。

隔着那道红墙,翠楼倒影,

映在了那堵墙上。

听到楼上传来了三弦的乐声,

仿佛看见她已走过。

斜戴帽檐,我倚风凝思,

仿佛走进了梦境一般,

只见柳絮随风飘散,满地都是。

却再也找不到她的家门。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叹相思离别之情的词,上阕写女子初学纤腰时的美好形象,下阕写女子离去后自己孤独怅惘的心情。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以“闲愁”二字统领全篇,将相思离情写得委婉曲折,缠绵悱恻。

此词上片开头二句“弱柳丝丝街前漾。正初学、小蛮腰样。”点染出一位女子婀娜多姿的形象。“弱柳丝丝”,描绘了杨柳的细长柔美。接着作者又描写这位女子正在“正初学、小蛮腰样”,可见其窈窕淑女之美。“有隔水红墙,翠楼倒映墙头上。听楼内、三弦响。”描写了一位女子站在红墙之下,翠楼倒映在红墙上,听着楼内传来的三弦声,而她却无法再听见三弦声。

下片开始“帽檐斜、倚风凝想。”描绘出女子独自倚风伫立的情景,“只似梦如烟,柳花扑地漫天放。”则进一步烘托出女子的思念之苦。结尾两句“寻不出、伊门巷。”“意指伊人不在家。”

全词语言清丽自然,情感真挚细腻,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