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似雨,月晕如霜,满庭落叶飘积。
古巷凄凄,捣练晚砧愈急。
谁怜塞垣客在,听哀音,梦中犹识。
魂欲断,向西风,立遍橙阴院黑。
也说别离能惯,奈积久浮沉,故园消息。
渐老秋期,飞尽南鸿无迹。
遥思小楼深处,隐纱橱,一灯夜碧。
人正倚,镜槛菊疏影墨色。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秋声似雨,月晕如霜,满庭落叶飘积。

  • 秋声似雨:形容秋天的声音像是细雨般密集而连绵。
  • 月晕如霜:描述月亮周围的光环如同霜一样洁白。
  • 满庭落叶飘积:意味着庭院中的树叶已经落下,堆积成堆。

译文:秋夜中,我听见了如雨的秋声和像霜一样的月晕,四周的庭院里满是飘落的叶子。

2. 古巷凄凄,捣练晚砧愈急。

  • 古巷凄凄:描述古旧的巷子显得冷清而凄凉。
  • 捣练晚砧愈急:指的是夜晚时分,在纺织厂中,妇女们敲击木槌的声音变得更加急促,暗示着劳作的辛劳或是某种紧迫的情感。

译文:在古老的街道上,我感到一阵凄凉;晚上,织布机旁传来的敲击声更加急促。

3. 谁怜塞垣客在,听哀音,梦中犹识。

  • 塞垣客:指身在边塞的人,这里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他人身处边疆。
  • 哀音:此处指秋天的声音和月光下的霜气。
  • 梦中犹识:即使梦境之中也还能辨识这些声音,说明声音对诗人影响深远。

译文:谁还会怜悯那些身在边关的游子?他们只能听着秋天的声音和月光下的霜气声,即使梦醒后依然能辨认这些声音的悲凉。

4. 魂欲断,向西风,立遍橙阴院黑。

  • 魂欲断:形容诗人内心极度的悲伤或失望到极点。
  • 向西风: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或漂泊之感,向西代表着远离家乡的方向。
  • 立遍橙阴院黑:站在院子中,被黄昏时的橙色光芒和夜色所包围,感受着一种深深的孤寂和落寞。

译文:我的心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被秋风一吹,无依无靠地在空中飘荡,直到整个院子都笼罩在黑暗之中。

5. 也说别离能惯,奈积久浮沉,故园消息。

  • 别离能惯:习惯了离别的痛苦。
  • 奈积久浮沉:由于长久以来的分离和波折,使得故乡的消息变得模糊不清。

译文:虽然我们经常谈论离别的痛苦,但长期的分离和生活的动荡使得我们无法清晰地知道故乡的消息。

6. 渐老秋期,飞尽南鸿无迹。

  • 渐老秋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季渐渐到来,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增长。
  • 南鸿无迹:南归的大雁已经飞得不见踪影,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

译文:随着季节的转变,秋天逐渐来临,大雁南飞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视野之外了。

7. 遥思小楼深处,隐纱橱,一灯夜碧。

  • 小楼深处:在一个小楼上,深入其中的地方。
  • 隐纱橱:隐藏起来的纱制窗帘后面,可能是一个安静、隐秘的空间。
  • 一灯夜碧:只有一盏灯光在夜晚显得格外明亮和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译文:我在小楼深处思念某人,那里有纱制的窗帘遮挡,仅有的灯光映照出夜晚的碧绿。

赏析:这首《声声慢》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从“秋声似雨”到“西风立遍”,再到“故园消息”,诗人的情感层层推进,从一开始的哀伤逐渐转变为对故乡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哀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