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似佳人支病骨。
又似寒儒,憔悴鹑衣结。
晓怕浓霜眠怕月。
重阳以后伤离别。
芦帘纸阁尘清绝。
占断秋光,也算花豪杰。
未脱尘根终有劫。
为花懊恼多时节。
一箩金
残菊
绝似佳人支病骨。又似寒儒,憔悴鹑衣结。晓怕浓霜眠怕月。重阳以后伤离别。芦帘纸阁尘清绝。占断秋光,也算花豪杰。未脱尘根终有劫。为花懊恼多时节。
【注释】
(1)一箩金: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
(2)支病骨:瘦弱不堪。
(3)寒儒:贫苦的读书人。
(4)鹑衣结:形容衣服破烂。
(5)芦帘纸阁:指书斋。
(6)尘:指书中尘土。
(7)占断秋光:独占秋天的光景。
(8)算花豪杰:以花朵比作英雄豪杰。
(9)未脱尘根:没有摆脱世俗的牵挂。
(10)为花懊恼:因花儿而烦恼。
【赏析】
这是一首借花抒情的咏菊词。词中以菊花自喻,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上阕先言菊花的枯萎与凋零,再写菊花的孤傲和清高;下阕写自己因菊花而生愁、生恨,感叹自己的遭遇与心境。
上阕起首三句:“残菊”总领全篇。“绝似”,犹言“很像”。这两句用拟人说的方法,将“残菊”人格化,说它“像”“佳人”“支”着病骨一样瘦弱不堪。“佳人”,这里比喻菊花。“支病骨”,“支”,支撑之意。“支病骨”,即指身体瘦弱,像人生病时那样支撑着身子站立。“又似”,犹言“又好像”。“寒儒”,指贫苦读书人。“憔悴”,形容枯瘦的样子。“鹑衣结”,形容衣服破烂。“结”,系结。“鹑衣”,指破旧的衣衫。这三句用拟人的手法,将“残菊”人格化,说它“像”“寒儒”“憔悴鹑衣结”一样穷酸潦倒,衣衫褴褛。“晓怕浓霜,夜怕月”,进一步描写菊花的衰败状态和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浓霜”、“浓月”是两种天气现象,都象征着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伤离别”,既指菊花在秋风中摇落、凋零的景象,也指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不幸遭遇。“重阳以后伤离别”,意即在重阳节过后,菊花凋谢了,而作者所遭遇的不幸却更加深重了。“芦帘”、“纸阁”,都是指书房,这里借代菊花。“芦帘纸阁尘清绝”,说明作者十分珍惜这幽雅的环境,但“芦帘纸阁”之中,也不免有“尘”的侵扰,所以说“尘清绝”。这句既是实写,又含有虚笔,意谓尽管环境幽雅清静,但仍难免受到外界的纷扰,可见作者心中的矛盾痛苦。
【译文】
残菊
像佳人一样瘦弱不堪,像贫苦读书人一样憔悴,清晨怕被浓霜侵袭夜晚怕被月亮照耀。重阳节过后就伤心别离。芦帘纸阁虽无尘侵扰,独占秋色,也可说是花中的豪杰。还没脱离世俗的牵绊终究有灾难。为花而懊恼的时候很多很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