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韩魏公望隆中外,溯澄清江汉,整顿乾坤,星日大名垂,帝眷老成,纶綍九重褒李泌;
多福多寿多男,郭汾阳冠绝古今,痛泰岳云封,淝流水咽,风涛秋气惨,我惭娇客,斗山一代哭昌黎。

【注释】

挽李瀚章联:挽词。李瀚是唐代诗人,有《秋日怀李翰林》,诗中“我惭娇客”即指李瀚的诗。

韩魏公:指宋代名臣韩琦,字稚圭,号赣叟。曾官枢密使、宰相等职,以直言敢谏闻名。

郭汾阳:郭子仪,唐肃宗时任朔方节度使,后封汾阳郡王。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国效力,故后人称其为“郭汾阳”。

泰岳:泰山,五岳之一。云封:云雾缭绕。淝水:即淮水,在今安徽省寿县。这里泛指淝水之战的战场。

斗山:指东晋时庾亮镇守的武昌(今湖北鄂州)。秋气惨: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息。

【赏析】

此挽联为对仗工稳的七言律诗。上联首句起句,点出李瀚之德业;下句则从其生前政绩说起,赞其功高望隆。颔联转述李瀚之遗爱,意谓他如韩魏公一般,匡扶社稷;颈联则承颔联之意而进一步颂扬李瀚之功绩,意谓他如郭汾阳一般,威震四方;尾联再赞李瀚之德操,意谓他在东晋时代所建立的功绩与声望足以与庚亮比肩,并称“二李”。整篇挽词既歌颂了李瀚生前的功德,又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首句起语不凡,用“立德立功立言”四字概括了李瀚的人生境界。这四句出自《论语·宪问》,原文为:“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不亦说乎?’”其中“弘毅”二字便是“立德立功立言”的注脚。李瀚作为一代名臣,他的品德高尚,功绩卓著,还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作,可谓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典型代表。

李瀚在生前曾担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他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政绩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赞誉,被誉为“韩魏公”,可见其功绩之辉煌。同时,李瀚还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这些品质使得他成为一位真正的伟人,被后人铭记于心。

下联则从李瀚身后的影响谈起。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激昂的一面,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瀚的家族也堪称一门忠良之辈。他的侄子李鄘曾任宰相,孙女李清照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至今仍广为流传。这些家族成员的成就都是李瀚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颔联中的韩、郭两代名人,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韩琦作为宋代名臣,以其直言敢谏闻名于世。他曾担任过枢密使、宰相等官职,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子仪则是唐朝时期的名将,他被封为汾阳郡王,为国效力,威震四方。他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敬仰,被视为民族英雄的代表之一。

颈联则从两人的生平事迹入手,进一步颂扬他们在历史上的贡献。韩琦在宋朝时期曾担任过宰相等要职,他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子仪则在唐朝时期担任过朔方节度使等重要职位,他率军平定了安史之乱等战乱,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统一。他们的事迹都被记载在历史文献中,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尾联则再次强调了李瀚的德操之高。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杰出的表现,还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此外,他还关心民生疾苦,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正能量和光辉,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楷模。

整篇挽词既歌颂了李瀚生前的功德和业绩,又表达了作者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它通过描绘李瀚的一生和成就,展现了他的崇高精神风貌和伟大人格魅力。同时,它也传达出了作者对于李瀚这一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追忆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