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郭溯前型,一生肝胆照人,愧乏史才传游侠;
鲍桓仰遗范,此日幽明异路,频挥老泪写碑铭。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来赏析,最后给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即可。
朱郭溯前型,一生肝胆照人,愧乏史才传游侠。
朱郭:指东汉末年名将马援,字文渊;郭邑:指东汉初年名相陈平。溯:回顾。朱郭两人都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以“一身系天下安危”为己任,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深得百姓爱戴。他们一生忠贞不渝,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也感动了后人。
鲍桓仰遗范,此日幽明异路,频挥老泪写碑铭。
鲍叔牙:春秋时齐国大夫,与管仲友善,齐桓公即位后曾力荐管仲为相,二人共定霸业。桓公立三朝之后,因鲍叔牙推荐管仲而疏远他。鲍叔牙死后,齐国发生内乱,桓公亲率大军征讨,并任命管仲为军师。管仲多次击败齐军,成为齐桓公的得力助手,使齐国国力大振。鲍叔牙死后,管仲为报知己之恩,在鲍叔牙墓旁建一高台,常去凭吊。后来,管仲还亲自作《鲍叔牙墓志铭》,记述两人交往之情及鲍叔牙的功德。
【答案】
朱郭溯前型,一生肝胆照人,愧乏史才传游侠。
此句交代了马援、陈平两位人物。朱郭二人都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以“一身系天下安危”为己任,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深得百姓爱戴。他们一生忠贞不渝,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后人。
鲍桓仰遗范,此日幽明异路,频挥老泪写碑铭。
此句交代了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友谊。鲍叔牙死后,管仲为报知己之恩,在鲍叔牙墓旁建一高台,常去凭吊。后来,管仲还亲自作《鲍叔牙墓志铭》,记述两人交往之情及鲍叔牙的功德。
赏析:
这首诗是悼念东汉名将马援、陈平(即马援的堂弟——陈平),以及西汉大臣管仲的一首挽歌。马援、管仲是汉末至东汉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在历史上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诗人首先追忆了两位先贤的历史功绩。马援、陈平都是东汉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身许国,忠心报国,其业绩彪炳史册,永垂不朽。“此日幽明异路”一句,既表明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惆怅,因为两位先贤虽然英名远播、千古流芳,但他们生前却未能享受应有的荣耀与待遇,甚至被排挤、遭贬黜。
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慨。自己虽然历经坎坷、历尽磨难而未获成功,但始终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诗人也感叹先贤的不幸遭遇:他们忠心报国、勤勉工作,却遭到同僚的排挤与陷害,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诗人的这种感伤心情,既源于对先贤的崇敬与怀念,也源于对个人遭遇的无奈与感慨。
诗人以“频频挥老泪写碑铭”一句,表达了对两位先贤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思念之情。这种感情深沉而真挚,充满了诗人对两位先贤的敬仰与怀念,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无常的深刻领悟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