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一日,登堂曾躬叩兴居,饮我以酒,指我以途,记相送至杨柳村头,知君痼疾缠绵,不胜临歧珍重语;
周甲又六年,辞世忽魂归缥渺,难谁为排?
纷谁为解?
叹群空以枌榆社里,从此乡邻斗阋,更无息事老成人。
【注释】
挽张文耀联:挽,即挽诗。文耀,人名。
中秋前一日: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前一天。
登堂曾躬叩兴居:曾,曾经。躬叩,亲自叩拜。兴居,作者住所。
饮我以酒:用酒招待我。
指我以途:指点我的归路。
记相送至杨柳村头:记得你送我到杨柳村头。
知君痼疾缠绵:知道你有病缠绵难愈。
不胜临歧珍重语:难以忍受临别时依依不舍的嘱咐话。
周甲又六年:又过了六年。周甲,古代以周代计算年龄的方法,一甲子为三十年。
魂归缥渺:灵魂回归到渺茫之处。
难谁为排:无人能帮助排忧解难。
纷谁为解?:纷,纷繁,杂乱。谁为解,谁能为我排忧解难?
叹群空以枌榆社里:感叹那些被抛弃的人。枌榆,树木名。社里,乡里。
从此乡邻斗阋:从此乡邻间发生争斗。斗阋,相互争吵、打架。
更无息事老成人:再也没有一个能平息事端的长者。息事,平息争执。老成人,年高德劭的长者。
【赏析】
此诗为诗人悼念好友张文耀所写。全诗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四句,共八句。第一部分“中秋前一日,登堂曾躬叩兴居,饮我以酒,指我以途,记相送至杨柳村头,知君痼疾缠绵,不胜临歧珍重语”,是说在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诗人去拜访张文耀并和他喝酒,他指着一条小路对诗人说:“从这里走,你将会到达一个柳树成荫的地方。”然后他们一同走到杨柳村头告别。诗人知道张文耀有病,并且病情缠绵难治,所以感到十分难过。
第二部分“周甲又六年,辞世忽魂归缥渺,难谁为排?”是说时间过得真快啊!已经过了六个年头了,张文耀突然辞世了,而他的魂魄却飞向了渺茫的天空,没有一个人能帮助排忧解难。
整首诗充满了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诗人对好友的离去表示了深深的悲痛和不舍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