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上将星沈,是廿三年前,患难旧交,风雪归来惭附骥;
瀛南讣音递,正重阳月后,英雄末路,泉台怅望哭骑鲸。

【注释】

沽上将星:指张国溶,字子高。张国溶在明朝时曾官至右都督、兵部尚书,死后谥忠武,故人称其为“张忠武公”。沈:消失,这里是沉没的意思。

廿三年前:指崇祯元年(1628)。

患难旧交:患难之交。指张国溶与诗人在明末乱世中共同经历艰难困苦,成为生死之交的朋友。

风雪归来惭附骥:意谓自己回到家乡后,面对家乡的风雪,惭愧于不能和张国溶并肩作战,只能作附骥之尾,任他人驱使。骥:良马,比喻贤才。

瀛南:即今河北沧州。

讣音递:传来消息的声音。

重阳月后:即农历九月九日之后。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英雄末路,泉台怅望哭骑鲸:《庄子·逍遥游》记载:“吾闻雷公曰:‘帝想方中无端崖之人,使井有端,而鱼不得入’。……‘一而不觉,一而不知,自古及今,其名一也。”《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以为鼎,以象天、地、人。”这里用典说明张国溶一生英勇善战,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但到了晚年,却因年迈力不从心,被朝廷排挤出朝廷外,最终客死他乡。《庄子》说:“人相与莫知谁先死者,可谓之不知类。”《封禅书》说:“且雷公岂欺予哉!然终不可以为喻。”诗人感叹自己和老友张国溶一样,虽然一生英勇战斗,但到了晚年却被小人排挤,落得个客死异乡的结局,因此心中充满了悲伤。骑鲸:《庄子·逍遥游》记载:“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的“扶摇”是形容云气直上的壮阔景象,“六”是虚数。这里用典说明老友张国溶生前英勇善战,如乘风破浪的大鹏飞翔于九天之上。后来却落得个被小人排挤,客死他乡的下场,让人感到十分痛惜。

鉴赏:

这是一首挽诗。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对友人张国溶生前的怀念之情。诗人首先回忆了二人在明朝末年的交往。当时,张国溶曾官至右都督、兵部尚书(右都督是武职中的高级官职),死后谥忠武,所以人称其为“张忠武公”。诗人在诗的开头就提到了这个称号,并称赞其为“沽上将星”,可见对张国溶的敬重。接着,诗人又回忆起他们一起经历过的艰难困苦的日子。当时,正值明朝末年,国家动荡,民不聊生。两人在乱世中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险,最后结成生死之交的友谊。这种深厚的友谊,使得诗人在面对家乡的风雪时,都感到惭愧于无法与张国溶并肩作战,只能任人驱策。

诗人的感慨并没有就此结束。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朋友逝去后的思念和哀悼。诗人描述了张国溶去世后的消息传来的情景,以及他在泉台的哀伤。其中,“瀛南”是指今天的河北沧州地区;“泉台”是指墓地所在的场所。这两个地名都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诗人用这些意象来表达他对朋友离去后的哀痛之情。

整首诗通过追忆两人的友情、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朋友离世后的哀痛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人在乱世中对友情的坚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