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危巢燕,应怜故国驼。
东侵忧未已,西望计如何?
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
谁为济时彦,相与挽颓波?

诗句一: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注释与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写晴朗的湘山景色,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之感。”微”字描绘出山色的柔和,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整句诗传达了一种在繁忙之余寻找片刻宁静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美的向往。结尾的“独醉归”更是点明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诗句二: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注释与赏析:

这里的“两关”和“三殿”暗指边境和朝廷,而“传露布”和“未垂衣”则可能指的是战事的进展和朝廷的决策。诗句反映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和忧虑。一方面,他期待战报,希望边疆安稳;另一方面,他也担心朝廷的决策是否得当,是否能及时应对危机。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刻关切。

诗句三: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注释与赏析: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政治观点:自古以来,国家的边防策略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有任何妥协的可能。同时,他对当前政治局势表示忧虑,指出朝内的争论似乎充满了是非之辩,反映出他对时局的不安和批评现实的批判精神。

诗句四: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释与赏析:

最后两句诗以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收尾,描述了夕阳西下时,沙滩上秋草凌乱,一对白鸟因人声而飞散的情景。这种描绘不仅增添了诗作的艺术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逃离。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可能在表达一种对于纷扰世界的逃避,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综合上述分析,《感事》这首诗不仅是对国家大事的感慨,更是一种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这四句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