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去久,重到读书庐。
纸破闲窗风淅沥,诗留旧壁粉模糊。
能不忆当初?
循廊去,仍坐碧山芜。
霜月凄清梅影瘦,寒风峭急雁声孤。
清泪各沾襦。

【解析】

本词上片首句“同四姑过先舅绿雪山房”交代了题意,是与四姑到先父旧居绿雪山房的途中。第二句写山房环境之幽美。第三句以景衬情,借纸窗风破,诗痕模糊表达了怀念先父的深情。第四句点明主旨,回忆往昔与先父一起读书的情景,抒发思念之情。

下片首句写循廊而行,坐于碧山荒草。第二句写夜半寒月,梅影清瘦,雁声凄切,渲染凄凉气氛。末两句写自己独处一室,泪沾襟袖。全篇抒情真挚,意境凄清,语言含蓄委婉,富有韵味。

【赏析】

《望江南·同四姑过先舅绿雪山房》这首小令,写的是诗人和妻子四姑同游先父旧居绿雪山房时所见所感。

首句“仙去久,重到读书庐”,写两人游览山房时,触景生思,想起了先父生前读书的地方。“仙去久”表明作者在缅怀先父,“重到”说明这次是第二次来此。

次句“纸破闲窗风淅沥”,由追忆先父,转入对山房环境的描摹。“纸破”表明这间屋子已经破旧不堪,但依然保存着先父当年居住的痕迹。“闲窗”则进一步烘托了山房的荒凉。而“风淅沥”则写出了山房的冷寂。

三、四两句紧承二句写山房内景。前一句用典,“留”字化用刘向《列女传》中“孟光举案齐眉”、“荆轲奉樊于期头”,“粉模糊”则形容墨迹已磨灭难辨。这里既写了墨迹模糊,又暗寓了夫妻恩爱的深厚情谊。后一句“能不忆当初”,则直接抒发了对先父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当初”即指先父当年读书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先父的敬仰和怀念。

五、六两句写诗人在山房中的见闻感受。前一句以景作结,“霜月凄清”,渲染了深秋的寒冷氛围;“梅影瘦”,则勾勒出一幅梅花盛开,枝干斜倚的景象。“寒风峭急,雁声孤”,则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冷寂。这些景物都与作者的情感相呼应。后一句则是直抒胸臆,“清泪各沾襦”,表达了夫妻二人对先父的思念之情。

结尾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清泪各沾襦”,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清泪”既是泪水,又似泪雨。“各沾襦”既写出了两人的相互体贴关爱之情,也写出了二人对先父的无尽怀念。

整首词以“望江南”为题,将山水景色和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同时,通过对先父生活过的环境和当时环境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