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有九州,域中非一姓。
王风久已颓,霸图日相竞。
报怨吴入越,据要楚取郑。
秦强六国惧,晋微五胡盛。
于戈方北伐,玉帛又南聘。
纷纷长不已,扰扰宁有竟!
春、陵各养士,苏、张争秉政。
君子则不然,龙潜乐天命。

【注释】

1、效阮公咏怀三首:指东晋陶渊明的《咏怀八十二首》。三首为其中的第一首。

2、海外有九州:意谓天下四海。九州,泛指全国。

3、域中非一姓:意谓天下非一家所有。一姓,单指帝王。

4、王风:指周代的正声,即周礼乐。

5、霸图:指霸主的雄心壮志。

6、报怨:报复怨恨。

7、入越:指春秋时吴国灭越,在今浙江境内。

8、据要:控制要害之地(即要冲)。

9、楚取郑:战国时楚国攻入韩国的都城新郑。新郑,在今河南荥阳市北。

10、秦强六国惧:指奏国强盛,使六国感到恐惧,不敢不听从其旨意。六国,指齐、楚、燕、韩、赵、魏。

11、晋微五胡盛:指西晋灭亡以后,北方少数民族兴起,如石勒、刘渊等,势力日益强大。

12、北伐:向北方用兵。

13、玉帛:指贵重的礼品和丝织品。

14、南聘:向南出使或被南方来使所聘。

15、纷纷:众多的样子。

16、扰扰:纷乱不已的意思。

17、春陵:指三国时曹操曾封于陈留郡的春陵县(今山东菏泽市)。养士:收罗人才。

18、苏张:苏秦和张仪,战国时的著名辩才。

19、争秉政:互相争夺执政权柄。

20、君子则不然:君子(指作者自己)却不是这样。

21、龙潜:比喻隐居。龙,这里借指君子。

【赏析】

《效阮公咏怀八十二首》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共八十二首,这是第一首。此诗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他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八句,每四句为一组,以“效阮”为题,自注曰:“效阮公咏怀八十二首。”可见诗人是以阮籍的《咏怀诗》为蓝本而作的。此诗反映了诗人忧愤深广的胸怀,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译文】

海外共有九州,海内并非只属一个王朝;

王者风范已日渐颓废,各霸一方的野心日炽。

报仇雪恨吴国攻越,占据要地楚人攻郑。

秦国强大六国惧怕,晋国衰弱匈奴猖獗。

战争频繁从北向南,礼仪之邦又向南出访。

纷争不止永无休止,扰乱世界哪能平静!

春陵县的曹操,养着一批文臣武将,苏家和张家的子弟们,争相执掌朝政大权。

君子却另有一种做法,隐居山林乐于天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