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睡醒。茅店三声鸡唱警。
车马萧萧。弓箭行人各在腰。
凄凉残梦。倦眼瞢腾风露重。
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

【注释】:

1、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慢”“木兰花慢·西湖怀古”,是北宋苏轼所创的词调。

2、其三:词牌名中的第三首,这里是指这首《减字木兰花》。

3、何曾睡醒:意为何时能睡醒?

4、茅店:指草屋为店的乡村小店。

5、三声鸡唱警:早晨三声鸡啼叫的声音。

6、车马萧萧:形容车辆行人来往匆匆的样子。

7、弓箭:古代战争中用于射箭的工具。

8、残梦:未完的梦。

9、瞢腾:眼花,迷糊的样子。

10、双叠鸳鸯:形容枕头上绣有鸳鸯图案的被褥。

【译文】:
什么时候才能睡醒? 清晨三下鸡鸣声把人惊醒。
车辆行人匆匆忙忙,腰里挂着弓箭和刀枪。
凄凉的梦境,让人感到疲倦眼睛发花重重叠叠。
羡慕那些青楼妓女,枕边叠着一对对鸳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辛苦、思念家乡的诗歌。全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何曾睡醒”,诗人以问句形式提出问题,表达自己从未真正入睡过,这种表述方式既显得直接又充满情感。接着,”茅店三声鸡唱警”描绘了一幅清晨起床时的景象,三声鸡鸣声将诗人从梦中唤醒,暗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经历了长时间的劳累和疲惫,无法安眠。

“车马萧萧,弓箭行人各在腰”,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繁忙的场景。车辆和行人都在忙碌地赶路,而弓箭则是士兵们随身携带的武器,这些细节都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凄凉残梦,倦眼瞢腾风露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虽然曾经有过美好的记忆,但现在却只剩下凄凉的残梦,让人感到无比的悲伤和无奈。而”瞢腾风露重”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憔悴和疲惫。

最后两句”遥羡青楼,双叠鸳鸯在枕头”,诗人转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青楼女子的枕头上常常绣有鸳鸯图案,而诗人则羡慕这些女子能够拥有如此美满的生活。这里的”双叠鸳鸯”不仅是对枕头的描述,更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各种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