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子双鸳,刚堕地、猩红初染。
偏略透,人前消息。
牡丹芽浅。
半黍细沾檀点烟,一丝轻熨莎痕软。
但凤头、依约画裙边,时遮掩。
看小立,闲庭院,才半吐,情何限。
似端相鹦舌,被伊偷剪。
点曲错疑红豆落,蹴毬但见真珠颤。
便将他、春笋比纤纤,谁还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初生的小雏鸭刚刚落地,猩红色的羽毛刚刚沾上,显得十分娇嫩可爱。它们躲在人群后面,似乎有些害羞,不敢轻易露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小鸭子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可以听到它们细嫩的叫声,看到它们欢快的身影。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例如,“猩猩红初染”形容小鸭子们的羽毛颜色鲜艳;“牡丹芽浅”则形容小鸭子们的嘴巴娇嫩可爱;“半黍细沾檀点烟”则形容小鸭子们的羽毛像檀香木燃烧时冒出的烟一样细腻;“莎痕软”形容小鸭子们的身体柔软有弹性。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目睹这幅画面。
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小鸭子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看小立闲庭院”中的“小立”形容小鸭子们站得笔直而优雅的样子;“似端相鹦舌”中的“端相”形容小鸭子们好奇而谨慎地观察周围环境的样子;“被伊偷剪”则形容小鸭子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忍不住去触摸和探索。
这首诗通过对小鸭子们的形象描绘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