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云峰,峰峰拥万松。
天青窥水底,倒插乱芙蓉。
我有扁舟兴,遥寻物外踪。
山僧何处去,亭午不闻钟。

【注释】

  1. 游花藏寺:即游花岩。在今江西宜春东北20公里。
  2. 七十二:指花岩的七十二奇峰。
  3. 云峰:指花岩七十二奇峰中云雾缭绕的峰峦。
  4. 拥万松:形容峰峦间郁郁葱葱,长满了松树。
  5. 天青:天色湛蓝。窥水底:俯视水中,形容山色倒映入水波之中。
  6. 乱芙蓉:形容水面上荷花丛生,杂乱无章。
  7. 扁舟兴:指乘着一叶扁舟出游。
  8. 物外踪:指超然物外的踪迹,指隐逸的足迹。
  9. 亭午:正午时分。不闻钟:没有听到寺庙里敲钟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游赏花岩胜景之作。
    诗的头一句“七十二云峰”,描绘了花岩峰峦重叠、层叠有致的奇特景象。“七十二”言其数量之多,“云”言其姿态之妙,“峰”则点出了景物的主体。“拥万松”,是说山峰环抱,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给人以清幽之感。“天青”二句写诗人登临高处,远眺山下清澈的溪水,溪水倒映着青山和白云,又似乱插的芙蓉花,令人心旷神怡。“我有扁舟兴”,表明诗人已经乘船出游,开始了游山赏景的生活。“遥寻物外踪”,意思是要去寻找那超然物外的踪迹,也就是隐逸的足迹。“山僧何处去”,问的是山中的僧人到哪里去了,这既暗示出山中的清幽,也表现出诗人对山中僧人的钦慕之情;“亭午不闻钟”,则是说正午时分,庙里的钟声早已停止,可见这里环境之静谧。
    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新,把花岩的自然景色写得惟妙惟肖,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