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来天地,庭花已不骄。
羁情仍昨日,残梦又今宵。
分袂悲闻雁,孤吟瘦损腰。
同为穷塞主,元鬓恐先凋。

【注释】

寄仲姊沈阳:寄给在沈阳的妹妹。沈阳,今辽宁省省会,当时属辽西道。

秋气来天地:秋季已至。

庭花已不骄(jī):庭院中的花儿凋谢了。

羁情仍昨日:羁旅中的情感依然像昨天一样。

残梦又今宵:残梦中的梦境又一次降临到今晚。

分袂悲闻雁:离别时伤心地听到大雁南飞。

孤吟瘦损腰:独自吟诗,消瘦了腰肢。

同为穷塞主:同样作为边塞之主。

元鬓恐先凋:恐怕元鬓的头发也会提前变白。

【赏析】

这首《寄仲姊》,抒发的是羁旅行役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以写景起兴,颔联直抒胸臆,颈联转笔抒情,尾联以景作结,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此诗虽为寄赠之作,但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对仲姊的眷恋之情,而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

首句“秋气来天地”,写深秋时节,天气渐凉,万物凋零。此时仲姊身在沈阳,不知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次句“庭花已不骄”,则进一步渲染这种凄凉的氛围。庭院中的花儿都已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只剩下凋零的景象。这既点出季节特点,又烘托出仲姊的心情。接下来三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羁旅在外、思念家乡的情感。他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深处仍然牵挂着家乡亲人的生活和安危。同时,他也感叹自己的年龄也渐增,担心未来的命运。

最后两句,诗人将情感引向更深的境界。他想象仲姊在离别之际,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时,心中会是怎样的感受呢?也许她会为诗人的离去而感到悲伤吧?而他自己则更加担忧未来的命运,恐怕自己的头发也会变得稀疏。这里的“元鬓”指自己的鬓发,“先凋”则暗示了自己年老体衰的命运。这种忧伤而又无奈的情绪,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韵味。

全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羁旅行役者的同情和关怀,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