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千叶青莲晓,斫额令人意已消。
微出楼台知有寺,倦行云树忽逢桥。
此生未觉丛林负,肯处真教日劫超。
闲拾堕薪成浅立,细泉幽涧响寒蜩。

注释:

晚坐藏胜桥望石门:傍晚时分,坐在藏胜桥上远望石门。

好山千叶青莲晓,斫额令人意已消:这美好的山景如同千片青莲,清晨的阳光照耀下,让人的心情愉悦。

微出楼台知有寺,倦行云树忽逢桥:微风吹动楼台之间,似乎隐约可见一座寺庙;我行走在云树之间,忽然遇到了一座桥。

此生未觉丛林负,肯处真教日劫超:在这一生中,我并没有觉得山林负累我;如果能在某个地方真正超越时间的束缚,那真是太好了。

闲拾堕薪成浅立,细泉幽涧响寒蜩:闲暇之余,我拾起一根掉落的柴火,站立着欣赏周围的景色;细流潺潺,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在鸣叫秋蝉。

诗作原文及译文如下:

晚坐藏胜桥望石门

好山千叶青莲晓,斫额令人意已消。

微出楼台知有寺,倦行云树忽逢桥。

此生未觉丛林负,肯处真教日劫超。

闲拾堕薪成浅立,细泉幽涧响寒蜩。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风景的诗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自然之美,并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一幅宁静、幽深的画面。

首句“好山千叶青莲晓”,描绘了清晨时分,山峰如青莲般矗立,清新脱俗。诗人将山比作青莲,既赞美了山的美丽,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次句“斫额令人意已消”,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时的豁达与洒脱。这里的“斫额”并非指砍头,而是指心情舒畅,无忧无虑。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第三句“微出楼台知有寺”,描绘了诗人在云中楼台间隐约可见的寺庙。这里的“微出”一词,既表现了云雾缭绕的朦胧美,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

第四句“倦行云树忽逢桥”,则是诗人在漫步云树间时,突然看到了一座桥。这里的“倦行”表明诗人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但依然感到疲惫;而“忽逢”则表现出一种惊喜和意外的感觉。

第五句“此生未觉丛林负”,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反思和总结。这里的“丛林”象征着人生的复杂和曲折,而“负”则表示了负担和压力。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第六句“肯处真教日劫超”,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憧憬。这里的“肯处”指的是某个合适的地方,而“日劫超”则表示希望超越时间的束缚。

第七句“闲拾堕薪成浅立”,则是诗人在欣赏周围景色时,随手拾起一根掉落的柴火,静静地站立着。这里的“闲拾”表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在,而“成浅立”则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

最后一句“细泉幽涧响寒蜩”,则是诗人对自然之声的赞美和感慨。这里,诗人用泉水潺潺的声音和蝉鸣声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