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得希夷旨趣深,平生踪迹任浮沉。
壶中景待和烟卧,海上山须带鹤寻。
月里一枝慵举手,人间万事肯关心。
出尘风骨凭谁识,且枕焦桐混世吟。

【注释】

已得希夷旨趣深:已经领会了道教的“希夷”宗旨和意趣。

平生踪迹任浮沉:一生行踪,随波逐流,或上或下。

壶中景待和烟卧:壶中的景物,就像在烟雾中安眠一样。

海上山须带鹤寻:像海上的仙山那样美丽,需要带着鹤去寻找。

月里一枝慵举手:在月光里,一枝梅花,懒得抬起手来折取。

人间万事肯关心:世上的一切事情,我是不会去管它。

出尘风骨凭谁识:我具有超脱尘世的高尚气质,谁能理解我的心意呢?

且枕焦桐混世吟:暂且躺在焦桐木床上,与世俗同歌。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吴山人的敬爱以及希望他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热诚愿望。全诗构思精巧,用典贴切,情韵悠长,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首联写诗人与吴山人志趣相投,情谊深厚,二人虽各居一地,但心心相印。“希夷”指道教的“希夷先生”,是道家的一个流派,其宗旨是“清虚淡泊”“无为自然”等,而作者正是以这样的理想境界自况,所以能与吴山人心灵相通。

颔联进一步描写二人的交往情况。两人虽身处不同地方,但感情却十分融洽。他们常常一起品评诗文,交流思想,互相切磋。壶中景,指酒器,古人常将酒喻为壶中之水,用以借指酒中天地;“和烟卧”形容饮酒至醉后悠然入睡的情景,有如神仙般逍遥自在。“海上山须带鹤寻”,则是说山人隐居的地方,宛如仙人所居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一般神秘莫测。

颈联写山人的生活态度。“月里一枝慵举手”,意思是在皎洁明亮的月亮下面,懒洋洋地举起手摘一枝梅花欣赏,这表现出了山人恬静悠闲的性格特征。“人间万事肯关心”,则表明山人对世间一切事务都不放在心上,他只愿过一种清闲自在的生活,不受俗世纷扰。

尾联写山人与作者的友情。作者曾劝诫吴山人不要被世俗污染,不要为世俗烦扰,要与世无争,远离红尘,保持一颗纯净的心。而“且枕焦桐混世吟”一句则表明,虽然自己不能理解山人超然脱俗的高远情操,但却希望他能够高枕无忧,与世俗世界和平共处,继续他的逍遥游。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友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