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翠竹并江流,小县炊烟晚雨收。
苍藓色侵盘马地,稻花香入放衙楼。
过厅客聚观灯网,趁市人归旋唤舟。
意适忽忘身是客,语音无伴始生愁。

【注】过陵水县补东坡遗:

过,拜访。陵水,地名。东坡,指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遗,遗迹,这里指苏轼留下的诗词文章。

白沙翠竹并江流,小县炊烟晚雨收。

白沙:一作“碧沙”,即碧山、碧岩或白云山。翠竹:青翠的竹子。并(pì)流:并流。小县:小县城。炊烟晚雨收: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起;细雨渐渐停歇。

苍藓色侵盘马地:苍苔藓色侵染了盘山。盘山:在今北京市西南,是燕京八景之一。

稻花香入放衙楼:稻花的香味飘进官府的楼阁内。

过厅客聚观灯网:客人聚在一起看灯谜,灯谜是一种游戏。灯网:指灯谜。

趁市人归旋唤舟:趁集市结束,人们归来,赶快划船回家。

意适忽忘身是客,语音无伴始生愁:我心情舒畅,忽然忘记自己是个游客。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人陪伴,才感到有点忧愁。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作者任徐州太守的时候,时值春暮夏初。

首联“白沙翠竹并江流,小县炊烟晚雨收。”诗人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白沙、翠竹相依,绿树丛中,一条清溪悠悠地流淌着。夕阳西下,细雨渐停,小县里炊烟袅袅升起,一片宁静而安详的景象。

颔联“苍藓色侵盘马地,稻花香入放衙楼。”继续描写了小县城里的景色。苍苔覆盖的山石,散发出一股清新的味道;稻花的香味,飘进了官府的楼阁内。

颈联“过厅客聚观灯网,趁市人归旋唤舟。”诗人来到一个宴会上,看见许多客人正在观看挂有灯谜的布幔。趁着集市结束、人们归家,赶紧划船回家。这里的“灯网”指的是挂有灯谜的布幔,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尾联“意适忽忘身是客,语音无伴始生愁。”诗人感叹道:“我心情舒畅,忽然忘记了自己是个游客。”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人陪伴,才感到有点忧愁。

整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