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木叶下晴沙,塞雁横天带晚霞。
满目河山闻战鼓,不知何处种黄花。
【注释】
萧萧:风声,形容树叶沙沙作响。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个节日有登高远望的习俗,即登高节。
学士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山上有许多亭台楼阁。
题石:在山崖上题刻诗词。
塞雁:指北方边塞的飞鸟。带晚霞:指天空中晚霞的颜色映衬着它们。
黄:黄色,这里指菊花。种:栽种,种植。
赏析:
这首七绝,以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愿望。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九日登学士山题石”点明时间和地点,是重阳节,登上了学士山。
次句“塞雁横天带晚霞”描绘了一幅壮阔的景象,塞雁从远方飞来,横穿天空,晚霞映衬着它们。这是诗人在登高时所看到的自然景色。
第三句“满目河山闻战鼓”,诗人的视线被眼前的壮丽山河所吸引,同时也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战鼓声。这里的“河山”指的是中国的大地,而“战鼓”则是指战争的声音。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体现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末句“不知何处种黄花”则是诗人的感叹。他不知道这些菊花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战争破坏后的家园的无奈。
全诗通过对重阳节登高的描写,以及对菊花、战鼓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愿望,展现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