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
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
安知跨大海,往返如入郭。
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
旁多聚观者,缩项胆为落。
僻居少过从,闲庭堕斗雀。
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
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便觉鸣玉轩,跳波惊夜壑。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 求鸣玉轩诗,会予断作语。
- “求鸣玉轩诗”指的是寻求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的愿望,“会予断作语”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以断句的形式进行诗歌的创作。
- 道人去我久,书问且不数。
- “道人”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或知己,“去我久”表示他们分别已久,“书问且不数”意味着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稀少。
- 闻余窜南荒,惊悸日枯削。
- “窜南荒”指的是作者被贬谪到南方边远地区,“惊悸日枯削”表达了他内心的恐慌和不安。
- 安知跨大海,往返如入郭。
- “安知跨大海”表示诗人对于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往返如入郭”则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渴望如同进入城郭一样稳定。
- 譬如人弄潮,覆却甚自若。
- “譬如人弄潮”比喻诗人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和自信,“覆却甚自若”则表示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镇定。
- 旁多聚观者,缩项胆为落。
- “旁多聚观者”指周围有很多人在观看,“缩项胆为落”则表达了他内心的恐惧和担忧。
- 僻居少过从,闲庭堕斗雀。
- “僻居少过从”表示诗人远离尘世,很少与人来往,“闲庭堕斗雀”则形容他的生活环境宁静而孤独。
- 手倦失轻纨,扣门谁剥啄。
- “手倦失轻纨”表达了诗人疲惫不堪的状态,“扣门谁剥啄”则描绘了他期待朋友来访时的焦急和兴奋。
- 开关忽见之,但觉瘦矍铄。
- “开关忽见之”表示诗人意外地打开了门,“但觉瘦矍铄”则表达了他对重逢的喜悦和激动。
- 立谈慰良苦,兀坐叙契阔。
- “立谈慰良苦”表示诗人通过短暂的交谈来安慰自己的痛苦,“兀坐叙契阔”则描述了他在沉默中回忆过去的时光。
- 谁持稻田衣,包此剪翎鹤。
- “谁持稻田衣”指的是诗人收到了朋友送来的衣物,“包此剪翎鹤”则表达了他对这份礼物的喜爱和感激。
- 远来殊可念,此意重山岳。
- “远来殊可念”表示诗人对于远方的朋友充满了思念,“此意重山岳”则表达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如同高山一般。
- 悃愊见无华,语论出棱角。
- “悃愊见无华”表示诗人的真挚之情没有华丽的修饰,“语论出棱角”则强调了他在言语中的坦诚和直率。
- 为余三日留,颇觉解寂寞。
- “为余三日留”表示朋友在诗人身边停留了三天,“颇觉解寂寞”则表达了朋友的到来让诗人感到不再孤单。
- 忽然欲归去,破裓不容捉。
- “忽然欲归去”表示诗人突然有了回家的想法,“破裓不容捉”则形容他想要立刻离开的心情。
- 想见历千峰,细路如遗索。
- “想见历千峰”表示诗人想象着自己走过了无数的山峰,“细路如遗索”则形容了他行走时小心翼翼的状态。
- 相寻固自佳,乞诗亦不恶。
- “相寻固自佳”表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相互寻找是美好的,“乞诗亦不恶”则表明诗人对于朋友的请求并不反感。
- 而余病多语,方以默为药。
- “而余病多语”表示诗人的口才不佳,“方以默为药”则说明他正在通过沉默来治愈自己的缺点。
- 寄声灵石山,“诗当替余作”。
- “寄声灵石山”表示诗人向灵石山的朋友传达了他的心意,“诗当替余作”则表达了他希望朋友能够代替他完成诗歌的创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知朋友被贬至南方边远地区后,写下的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