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渺湖天,长堤篆湖水。
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
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
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
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
璋公十年旧,出迎一笑喜。
□夜及相山,岁月入叹喟。
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
不辞信宿留,爱子多故意。
说禅有家法,翻手了千偈。
铁脊敌魔外,宗风永零替。
我留固随缘,思归亦偶尔。
为君赋新诗,万象困朝戏。
去留未用较,吾生真一寄。

【注释】

1、 宣和七年重阳前四日:宣和年间的重阳节。宣和,为宋神宗年号。

2、余自长沙还鹿门:诗人自长沙返回鹿门山,在途中作此诗。

3、过荆渚:经过荆州(今湖北江陵)。荆渚即长江中的荆江口,此处泛指荆州一带。

4、谒天宁璋禅师:拜访天宁寺的禅师——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张璋,字天宁。

5、留二宿:停留两夜。

【赏析】

《过荆渚谒天宁璋禅师留二宿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绝组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游览荆渚山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他对山水风光以及禅宗思想的喜爱。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丽高远。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荆渚山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他对于山水风光以及禅宗思想的喜爱之情。

“孤城渺湖天,长堤篆湖水。”首联写景,描绘了一座孤城的景色。孤城位于湖边,与湖天相接,给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感觉。

“柳衙行未穷,已过沙头市。”颔联进一步描绘了孤城的景色。诗人沿着柳树排列的道路前行,直到走到沙头市才感到有些厌倦。

“连樯来万艘,荻丛出千雉。”颈联又转向对江面景色的描绘。万艘船只连排而来,芦苇丛中露出千条竹筏。这里的荻丛可能是指芦苇丛。

“节物近重阳,风日正清美。”尾联则转入对季节的感慨。正值重阳节,天气晴朗,风景美丽。

“忽惊楼阁开,宝坊堕平地。”尾联突然转向对建筑物的描写。突然之间,楼阁被打开,宝门坠落到地面上。这里的楼阁可能是寺庙建筑。

“璋公十年旧,出迎一笑喜。”尾联再次转向对人物的描写。张璋已经在此住了十年,这次出门迎接诗人时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夜及相山,岁月入叹喟。”尾联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夜晚到达相山脚下,感叹岁月流逝。这里的□夜指夜晚。

“兹行归鹿门,已作终焉计。”尾联表达了归隐的决心。此次旅行是为了回到鹿门山隐居,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打算。这里的“终焉计”指的是归隐的计划。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的决心等方式展示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