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张荆州,乳儿识名誉。
医国陆宣公,护法崔元度。
平生风雷舌,咳唾作霖雨。
隔阔馀十年,一旦成万古。
羊昙欲作恸,生存华屋处。
支遁亦伤心,路偶经姚坞。
赖有克家子,春色连眉宇。
君看谈笑时,亦是干国具。
会看如乃翁,独立无喜惧。
文章有种性,家法致工主。
此诗公应闻,想见笑掌拊。
瞻张丞相画像赠宫使龙图
天下张荆州,乳儿识名誉。
医国陆宣公,护法崔元度。
平生风雷舌,咳唾作霖雨。
隔阔馀十年,一旦成万古。
羊昙欲作恸,生存华屋处。
支遁亦伤心,路偶经姚坞。
赖有克家子,春色连眉宇。
君看谈笑时,亦是干国具。
会看如乃翁,独立无喜惧。
文章有种性,家法致工主。
此诗公应闻,想见笑掌拊。
注释:
瞻:观看。张荆州:指张九龄(字子寿、博物学士)。乳儿:乳臭未干的小孩。识:知道,了解。医国:治国。陆宣公:陆贽(754—830),唐肃宗时任谏议大夫,德宗时任中书侍郎平章事,人称“陆宣”。崔元度:唐代名臣崔沔(761-825)的字。他曾任相、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等职。平生:一生。
风雷舌:比喻人的言辞像风雷一样震撼人心。
姚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境内。《晋书.谢安传》载:“王坦之尝云:‘安石作宰相,吾既百念都尽,不如骑驴去。’”(《世说新语.简傲》)支遁:即慧远(334—416),东晋僧人,著名高僧,佛教禅宗创始人。因避乱而入庐山建寺讲经,创立净土宗。
克家子:能治理家业的男子。春色:春天的美好景致,喻指年轻英俊的男子。
谈笑:谈话笑谑。
文章:指诗文。种性:禀性。
《左传.文公十六年》载:“郑穆公使皇武子聘于陈,陈成公飨之。赋《桑中》,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后以“文章种性”指文学才能。
《晋书.陆机传》载:“机少以才学知名,仕至黄门郎,累迁太子左卫率。”又,“(陆机)每从(陆)宴游,辄为诗兴焉,援笔立就。由是当时豪彦多疾之。”
《晋书.崔洪传》载:“崔洪,字元亮,魏郡人也。祖澄,宋豫州从事。父琰,齐侍中、尚书右仆射。”(《南史.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每从(陆)晏游,辄为诗兴焉,援笔立就。由是当时豪彦多疾之。”
《晋书.陆机传》载:“机弟云,字士龙。亦有才理。”
《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与顾长康共在孝武前,上尝言‘闻卿有奇才,非常人可及’,王亦以为然。”又,“(羲之)曾诣(顾)长康,忽见一士头面甚伟,岐其角而吹之,谓(羲之)曰:‘吹取鸣声。’”(见《晋书.王献之传》)
《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常从容戏之曰:‘人宁可负渠?’”
会:适逢。乃翁:对年长者的尊称。
文章有种性:指文章才华横溢。
家法:家训、家法。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赞颂张九龄的丰功伟绩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一段,诗人首先称赞了张九龄的丰功伟绩。张九龄,字子寿,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被后世誉为“一代贤相”,他的政绩显著,为人正直。诗人用“乳儿识名誉”、“医国陆宣公,护法崔元度”、“平生风雷舌,咳唾作霖雨”等诗句赞美了张九龄的功绩和品质。其中“医国”是指他在政治方面为国家治病;“护法”则是指他在法律方面的权威和影响力;“风雷舌”则是形容他的言辞犀利,能够撼动人心;“咳唾作霖雨”则比喻他的恩泽广大,如同春雨滋润万物一般。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张九龄作为政治家和学者的伟大形象。
第二段,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用“羊昙欲作恸”、“支遁亦伤心”等诗句表达了对张九龄去世的悲痛之情。其中“羊昙”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羊欣,他在好友张九龄去世时悲痛欲绝,无法自持;“支遁”则是晋代高僧慧远,他在好友张九龄去世后伤心不已,感慨万分。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两人对张九龄去世的悲痛情感。
第三段,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进一步强调张九龄的伟大形象。诗人表示自己虽然未能在生前见到张九龄的风采,但仍然坚信他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用“支克家子”来形容自己的性格特征,暗示了自己具有治理家业的能力;用“春色连眉宇”来形容张九龄的风采;用“君看谈笑时,亦是干国具”来表达自己对张九龄的敬仰之情。这些诗句进一步展现了张九龄的伟大形象和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张九龄的评价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