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俯汉江,古木杂桑柘。
槐衙阴广陌,麦浪涨平野。
连云对囷廪,用谷量牛马。
我来二月破,解鞍绿阴下。
纵望烟霏中,领略见楯瓦。
耆年骨柴崖,迎客意倾写。
干戈争夺馀,身在相惊诧。
山空啼杜鹃,龛灯自清夜。
敛眉问儋州,亟口谈江夏。
以余游二公,老大知识寡。
暮归逢醉人,往往遭捶骂。
鹿门有馀地,贤矧如君者。
为连修竹林,规以构茅舍。
伏舂旧所能,犁锄当学把。
相见水过膝,蓑苙清入画。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描绘了他在鹿门上庄与灯禅师同宿的场景。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上庄俯汉江,古木杂桑柘。
    注释:上庄俯瞰汉江,周围树木参天,其中掺杂着桑树和柘树。
    赏析:开篇描绘了上庄周边的自然景观,汉江的雄伟与树木的繁茂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

  2. 槐衙阴广陌,麦浪涨平野。
    注释:槐树环绕在宽阔的道路上,麦浪翻滚覆盖着平坦的原野。
    赏析:这里通过“槐衙阴”和“麦浪”,形象地表现了上庄的繁华与自然风光的和谐统一。

  3. 连云对囷廪,用谷量牛马。
    注释:连绵的云雾与粮仓相互映衬,用谷物来衡量牛和马。
    赏析:这里的“连云”和“用谷量牛马”展现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渺小。

  4. 我来二月破,解鞍绿阴下。
    注释:我来到上庄已经过了两个月,解开鞍子在绿荫下休息。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在绿荫下放松心情的愉悦。

  5. 纵望烟霏中,领略见楯瓦。
    注释:放眼望去,烟雾缥缈之中能隐约看到屋脊上的瓦片。
    赏析:通过观察上庄的屋顶,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6. 耆年骨柴崖,迎客意倾写。
    注释:年长的山崖如同骨头般坚韧,迎接客人时心意慷慨激昂。
    赏析:这里赞美了上庄山崖的坚毅与豪情,同时也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7. 干戈争夺馀,身在相惊诧。
    注释:战争结束后,人们在此地留下了痕迹,但身处乱世令人感到惊讶。
    赏析:描述了战后上庄的荒凉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8. 山空啼杜鹃,龛灯自清夜。
    注释:山上杜鹃鸟的叫声在夜空中回荡,而龛灯照亮了宁静的夜晚。
    赏析:以杜鹃鸟的鸣叫和龛灯的光亮,营造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

  9. 敛眉问儋州,亟口谈江夏。
    注释:收敛眉毛询问儋州的事务,急切地谈论江夏的情况。
    赏析:这里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政治局势的关注。

  10. 以余游二公,老大知识寡。
    注释:我游览过两位先生的地方,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见识少了。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知识和见识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主题。

  11. 暮归逢醉人,往往遭捶骂。
    注释:傍晚归来遇到了喝醉的人,经常受到他们的责骂。
    赏析:描绘了作者生活的艰辛和不如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12. 鹿门有馀地,贤矧如君者。
    注释:鹿门拥有广阔的土地,更何况像你这样的贤人呢。
    赏析:赞美了上庄的美景和主人的贤德,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13. 为连修竹林,规以构茅舍。
    注释:打算在这里修建竹林,计划建造茅草屋。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14. 伏舂旧所能,犁锄当学把。
    注释:利用农忙时节的经验,学习耕种和耕作的技术。
    赏析:展现了作者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热爱。

  15. 相见水过膝,蓑苙清入画。
    注释:在溪边相见,水波荡漾至膝下,蓑衣随风飘扬如同画中的景色。
    赏析:通过对溪水和蓑衣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