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梏宁知缚禅律,但欲闭门长不出。
死祸平生九蹈之,痛恨防身苦无术。
此言了如意在弦,此心烱如月临泉。
山中乐可骄稚世,一榻暑风清昼眠。
【注释】
脱梏:解脱束缚。缚禅律:佛教戒律,即佛家所说的戒律。但欲闭门长不出:想要隐居不问世事。九蹈之:指多次犯死罪。痛恨防身苦无术:悔恨自己没有掌握防身的本领和技巧。此言了如意在弦:意谓“如意”二字就象琴上的弦一样,随时可取。烱(guǐ)如月临泉:炯(jìng)然有光象,月光照耀着泉水。山中乐可骄稚世:意思是说,在山林中快乐自在,可以傲视世人。一榻暑风清昼眠:在夏天里躺在竹席上享受清凉的微风。
【译文】
从海外回来到崇仁拜见思禹,以四首诗作为见面礼,既告别后又有太原之行,不久又幸运地回到石门,再次写这首诗寄给思禹,以此表示山中的思念。云 其二
解脱了束缚怎能知道受束缚?只求关起门来永远不出来。
几次犯罪都是因没有掌握防身的本领和技巧,悔恨自己没有掌握防身的本领和技巧。
“如意”二字随时都可取得,此心犹如明月照耀泉水。
在山中快乐自在,可以傲视世人,白天躺在竹席上享受凉爽,晚上则可以安然入梦。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石门时的诗作。诗人用四首《与思禹》诗,向思禹致书问候,并表达他归隐后的心境。
第一、二句“脱梏宁知缚禅律,但欲闭门长不出。”是说,一旦摆脱了束缚,哪里还去管什么戒律!只想关上门,一辈子不出来。这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也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
三四句“死祸平生九蹈之,痛恨防身苦无术。”是说,我一生中多次犯法坐牢,都是因为没有掌握防身的本领和技巧。这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
五六句“此言了如意在弦,此心烱如月临泉。”是说,只要心中有了这些念头,就如同琴弦上挂着如意一样,随时都可以取用;又如同明月高悬于泉水之上,光彩照人。这里,诗人将内心的意念比作琴弦上挂满如意,又比作明月高悬泉水之中,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山中乐可骄稚世,一榻暑风清昼眠。”是说,在山林中快乐自在,可以傲视世人。在炎热的夏季,躺在竹席上享受清凉的微风,白天也可以安然入梦。这两句表现的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惬意与满足。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回顾与思考。他摆脱束缚后的生活充满了自由自在,他对自己的经历也有了深刻的反省。然而,他也明白,要想过上这样的日子,必须掌握防身的本领和技巧。因此,他希望在山中度过愉快的时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