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出缙绅,秀见眉须。
矫绛阙之风度,宜玉堂之步趋。
有人所尽有,无人所当无。
而乃袖补衮之手,而弄云泉以自娱也。
余安能探其归宿,独见于皮肤。
盖神于酌古,僻于誉书。
求于古人,则谢幼舆王子敬之徒欤。
【诗句翻译】
周达道通判赞,韵出于缙绅,秀见眉须。
矫绛阙之风度,宜玉堂之步趋。
有人所尽有,无人所当无。
而乃袖补衮之手,而弄云泉以自娱也。
余安能探其归宿,独见于皮肤。
盖神于酌古,僻于誉书。
求于古人,则谢幼舆王子敬之徒欤。
【注释解释】
周达道:指周达道(1369-1435),字文远,号达道,明代江西南康人,成化二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缙绅:指朝廷官员。
绛阙:指皇宫中的宫殿。
玉堂:指朝中官员的办公处。
袖补:指补衣服袖子。
云泉:指云水山泉。
酌古:指研究古籍。
僻:指偏僻。
誉书:指称赞他人的言辞。
谢幼舆和王子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扬雄。
【赏析】
这首诗是周达道为赞颂古代文人所作的。首句“韵出缙绅”,点明了赞词的来源;次句“秀见眉须”,赞美了他们的文采;第三句“矫绛阙之风度,宜玉堂之步趋”,赞美了他们高雅的气质和举止;第四句“有人所尽有,无人所当无”,赞美了他们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第五句“而乃袖补衮之手,而弄云泉以自娱也”,赞美了他们的清高生活态度;第六句“余安能探其归宿,独见于皮肤”,表示诗人对于这些文人的深深仰慕之情;最后两句“盖神于酌古,僻于誉书”,表明诗人在创作时既注重汲取古人的智慧,又排斥那些奉承赞誉他人的言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