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临济,一龙一夔。
嗣存参运,皆公使之。
丛林米岭,众不满百。
佥一典客,觉有难色。
即袖手去,古寺闲房。
织屦养母,自含其光。
钦其遗风,秋满须发。
唯不少贬,是真宏法。

【赏析】

陈尊宿赞,是宋代禅宗诗人释绍彭(1095-1161)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讲述了陈尊宿赞在云门宗临济宗的修行过程中,如何从参禅到悟道的经历及其内心的变化。

第一句“云门临济,一龙一夔”描绘了云门宗和临济宗的历史背景。云门宗和临济宗都是禅宗的重要派别,分别代表着禅宗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其中,云门宗以强调心法为主,临济宗则以顿悟为主。

第二、三句“嗣存参运,皆公使之。丛林米岭,众不满百”描述了陈尊宿赞在云门宗的修行过程。他继承祖师的意志和使命,致力于参悟禅宗的真谛。在丛林之中,他遇到了许多同修,但他们的数量并不多,只有几十人。

第四、五句“佥一典客,觉有难色。即袖手去,古寺闲房”表达了陈尊宿赞面对同修们的态度。虽然他意识到他们中有些人对修行持有疑虑和困惑,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或放弃。相反,他选择离开,前往古寺寻找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第六、七句“织屦养母,自含其光。钦其遗风,秋满须发”描述了陈尊宿赞在寺庙中的隐居生活。他用自己的双手编织鞋子来供养母亲,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领悟和深化自己的修行。他的言行举止都流露出禅宗的风范,使得周围的人都对他的修行方式感到敬佩。

第八句“唯不少贬,是真宏法”是整首诗的升华和总结。虽然陈尊宿赞在修行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他的修行方式和态度都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和精神,为后来的禅宗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首诗通过描述陈尊宿赞在云门宗和临济宗的修行历程,展现了禅宗的精神风貌和修行理念。同时,它也反映了禅宗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不同学派之间的交流与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禅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