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积翠侍立,学得眼横鼻直。
平生气压丛林,问著左科背听。
一庵深藏霹雳,舌从教万象自分说。
百非四句无处蹲,孤风照人众星月。

【译文】

潜庵源禅师真赞的《一 首》诗:

十年潜心修习佛法,学得目光如横、鼻柱如直。

平生在丛林中威严无比,问法时左科背听。

一座深藏的庵堂里,霹雳之声从内传出;

言语像教众万物自分说,舌下生风照人众星月。

【注释】

(1)“十年”句:指潜庵源禅师真赞长期修行,潜心修炼。积翠:积聚翠绿,这里借指积累佛性。侍立:侍奉。

(2)“学得”句:意谓学到了佛家眼鼻端正的仪态。眼横鼻直,是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

(3)气压:威压、震慑。丛林:佛寺。这里指佛教僧侣聚集的地方。

(4)左科:科举科目之一。古代以右为尊,故称考试为左科。背听:背对别人聆听。

(5)一庵:一座寺院。深藏:隐蔽深远。霹雳:佛经中所说的雷神,这里指寺庙里的钟声或鼓声。

(6)万象:万物。分说:分别解释。这里指分辨万物。

(7)百非四句:指禅宗公案中的百丈和尚提出的四个问题。百非,即百非难。四句,即“我是谁”、“我在何处”、“我在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

(8)孤风:独自的风气、风格。照人:照亮人。众星月:比喻众多的人和事。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诗,写潜庵源禅师真赞的禅风高超与学识丰富。全诗用典贴切,意境高远。

第一句“十年积翠侍立,学得眼横鼻直”,点明真赞禅师潜心修炼,练得佛门仪态端正。“翠”字暗指真赞禅师修炼所得的佛法,又暗指真赞禅师所修炼的佛法,如翠色一般美丽、纯洁。“积翠”,即积累功德,积德累功,这是佛教修行者必修的功夫,也是真赞禅师修炼佛法的重要途径。“侍立”,指侍候、侍奉,是佛教修行者的另一种重要行为,也是修行者必须做到的。“眼横鼻直”,是佛教修行者必须修炼的仪态,即眼睛要平视,鼻子端正。“横”,指眼睛向左右平视,不斜视。“横”,是佛教修行者必须做到的仪态,也是修行者必须修炼的仪态。“直”,指鼻子端正,不歪斜。“竖”,是佛教修行者必须做到的仪态,也是修行者必须修炼的仪态。“竖”,“直”,都是佛教修行者必须做到的仪态。

第二句“平生气压丛林,问著左科背听”,写真赞禅师在丛林中威压众生,问法时背对着众生聆听。“气压”,是形容真赞禅师威压众生,使众生敬畏,不敢违抗其教诲。“丛林”,指佛寺,是佛教修行者居住的场所。“问著”,指问法,问佛。“左科”,指科举制度中的考试科目之一,也指考试科目。“考”,是考核的意思。“背听”,意谓背对众生聆听教诲。“背听”是一种修行者修行的方式,即修行者在面对众生讲法时,不当面讲解,而是背对着众生聆听,以示自己谦虚,并表示自己的学问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可以给众生传授智慧了。

第三句“一庵深藏霹雳,舌从教万象自分说”,写真赞禅师座下的庵堂里蕴藏着巨大的威力,他的话语如同雷霆万钧,让万物自相区别、自相分说。“一庵”,指真赞禅师的座下寺院。“深藏”指这座寺院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不容易被发现。这里的寺庙是禅宗修行者讲学、说法的场所,也是真赞禅师讲法传道的地方。“霹雳”,指寺庙里的钟声、鼓声等。佛教认为,寺庙里的声音具有很大的能量,能发出巨大的声音来震动众生的心灵。“舌”,指真赞禅师的话。佛教讲究语言的力量,认为言语具有很大的能量,能发出巨大的声音来震动众生的心灵。“万象”,是指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各种事物。“万象自分说”,是指万物都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各自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

第四句“百非四句无处蹲”,意思是禅宗公案中的百种疑难问题,真赞禅师都能轻松应对,没有一处解决不了。这句话表达了真赞禅师的智慧非常高超,对于禅宗公案的问题都有很深入的理解和领悟。“百非四句”,意谓禅宗公案中的百种疑难问题,其中包含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和观点。“四句”,是禅宗公案中的四种基本问题。这四种问题是禅宗公案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禅宗公案的基本问题。禅宗公案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这些观点和看法都是围绕着这四种问题展开的。“无处蹲”,是指禅宗公案中的疑难问题都是非常复杂、难以解决的,真赞禅师却可以轻松应对,没有一处解决不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潜庵源禅师真赞的高超智慧、深厚的修为和丰富的学识,展现了他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成就。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高远,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