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坎鼓,蹲蹲舞。
祈秋成,祀田祖。
田祖醉,彻酒脯。
速翁媪,将稚乳。
相挽搂,来田头。
草为茵,花为筹。
酌大瓢,纷劝酬。
日未落,饮不休。
或皤腹,或睅目。
或拍手,或顿足。
或招或携或追逐,或号或呶或趜趗。
葫芦颈长盛馀酒,茨菇叶香裹馀肉。
但愿一岁中,三十六雨,七十二风,蝗虫入土一千尺。
水旱不作,村村丰麦,两岐禾九穗。
桑无附枝,瓜并蒂秋,蠲租夏放税。
安眠不闻吏打门,家家尽作膨脝计。
牲如山,酒如蔗,更率粗钱作秋社。
【注释】
坎坎鼓:击打土鼓的声音。蹲蹲舞:跳着舞蹈。祈秋成:祈求秋天的丰收。祀田祖:祭祀土地神。酒脯:指祭祀用的酒肉。速翁媪:催促老人的母亲。将稚乳:给小孩哺乳。相挽:互相挽扶。来田头:来到田地里。草茵:草席。花筹:花状的筹码。酌大瓢:喝大碗中的酒。纷劝酬:纷纷劝酒敬酒。日未落:太阳还未落山。或皤腹:有的肚子很胖。或睅目:有的瞪大眼睛。或拍手:有的拍手。或顿足:有的跺脚。或招或携或追逐,或号或呶或趜趗:有的人招揽、牵引、追随别人;有的人大声呼喊、叫骂、奔跑。葫芦颈:长条形的葫芦。茨菇叶:香草制成的叶子。蠲租夏放税:免除赋税,夏天不征税。安眠:熟睡。膨脝:肥大。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钱舜举《春郊醉社图》的题咏诗。全诗以“祈秋成”为开端,然后逐句描写了一幅生动热闹的乡村节日景象,最后以“水旱不作,村村丰麦,两岐禾九穗。桑无附枝,瓜并蒂秋,蠲租夏放税。”作结。此诗通过描绘春祭时人们欢乐的场景,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神的崇敬和希望风调雨顺的愿望。
诗的前四句写春祭的准备工作。“祈秋成”即祈求秋天能有个好收成,这是农民最大的愿望。“田祖醉,彻酒脯”,把田神当作朋友一样招待,甚至喝醉了还把祭祀用的酒肉吃掉。“或拍手,或顿足”,有谁拍手的,就有谁跺脚的,表现了人们的心情极为激动。“或招或携或追逐,或号或呶或趜趗”,有人招呼、拉拉扯扯、追逐嬉戏,有人大声呼喊、叫骂、奔跑,场面非常活跃。
五、六句描写人们在田野里欢庆的盛况:“草为茵,花为筹”,用草铺成的坐席,用花做的赌注,说明他们玩得很尽兴。“酌大瓢,纷劝酬”,大家喝得非常高兴,争先恐后地饮酒。这两句写出了人们欢乐的心情。
七、八句转入对农事活动的描写:“水旱不作”,意思是风调雨顺,没有遭受水旱灾害;“村村丰麦”,意思是村庄里的庄稼长得都很茂盛。“两岐禾九穗”,“桑无附枝”,“瓜并蒂秋”,分别比喻庄稼长得旺盛、桑树长得很高、瓜果长得很美;“蠲租夏放税”,说明官府减免了租税,使农民能够安心生产。
最后四句写人们在节日中的各种乐趣:“或拍手”,有的在拍手唱歌;“或顿足”,有的跺脚跳舞;“或招或携或追逐,或号或呶或趜趗”,有的可能相互邀请、搀扶着一起到田边去,有的可能大声呼叫、叫骂、奔跑。这四句写人们在节日中尽情享乐。
全诗通过对农村节日的描写,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神的崇敬和对风调雨顺的盼望心情。语言朴实自然,形象生动鲜明,富有生活气息,是一篇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