崦嵫日未落,白榆月已悬。
由来惜景心,比我犹殷然。
乘凉泛青雀,水气飒爽延。
西舂轮渐微,半魄影始娟。
因悟阳德昭,凡光莫争先。
在湖斯言湖,良夜讵可捐。
清辉方就盈,冰匡过上弦。
塞中不易值,万山翠逼天。
须臾翠不见,白水涌金涟。
倚吟曾得句,犹忆甲戌年。
弹指九春秋,契阔谁为怜。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时,要把握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时,注意从词语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注意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及这些手法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本题要求考生逐句释义,并给出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第一句“崦嵫”是山名。“日未落”是说太阳还未落下,“白榆月已悬”是说月亮已经高挂在天空,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傍晚时分的美景。“由来”的意思是从来,一直;“惜景心”的意思是珍惜景色的心情;“殷然”的意思是十分强烈。

第二句“乘凉泛青雀”写乘凉的情景,“水气飒爽延”写凉爽的水气。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乘凉时清凉舒适的感觉。“西舂轮渐微”是说西面的车子渐渐看不见了;“半魄影始娟”是说月亮的影子开始变得清晰明亮了。“因悟阳德昭”意思是因此领悟到了阳气的升腾,“凡光莫争先”意思是所有的光线不要抢先,这里的“争”指争夺、竞争,而“争先”是指抢先、争胜。

第三句“清辉方就盈”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刚刚升起;“冰匡过上弦”是说冰凌开始出现于水面上。“塞中不易值”意思是塞外的地方很难遇到;“万山翠逼天”意思是万山翠绿逼近天空。“须臾翠不见”意思是一会儿绿色不见了;“白水涌金涟”意思是白色水波涌动着金色的波澜。“倚吟曾得句”意思是我倚靠着吟咏曾经写出过诗句;“犹忆甲戌年”意思是还记得那一年。“弹指九春秋”,意思是一转眼过去了九年,“契阔谁为怜”,意思是离别的人谁会为之感到怜爱呢?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湖口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之情。

【答案】

译文:

夕阳尚未落山,白榆树的月色已经悬挂天空。

向来总是珍惜美景,我的这种心情比谁都要强烈。

在树荫下乘凉,看到碧水波荡漾。

西面的车子渐渐看不见了,月亮的影子开始变得清晰明亮了。

由此领悟到阳气升腾的道理,所有的光线不要抢先。

明亮的月光刚刚升起,冰凌开始出现在水面上。

塞外很难遇到这样的美景,万山的翠绿色逼近天际。

一会儿绿色消失了,白水涌动着金色的波澜。

倚靠着吟咏曾经写出过诗句,还记得那年的事情。

转眼间过去了九年,离别的人谁会为之感到怜爱呢?

赏析:

首联“崦嵫日未落,白榆月已悬”写黄昏时分的景致。“日未落”点明时间已是傍晚,“白榆月已悬”点明地点在山脚下。“白榆”即白杨,此处借指高大的树木;“月已悬”,说明月亮已经高挂夜空,这是傍晚时分的景象,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由来惜景心,比我犹殷然”是说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爱惜景物的心情,我的这种心情比谁都还要强烈。“殷然”,指强烈、深厚,这里形容人爱惜景物的心情非常强烈。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的山脚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物的热爱之情。

颔联“乘凉泛青雀,水气飒爽延。”是说乘凉的时候看到一只青色的鸟在水中游弋,清凉的水气弥漫开来。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夏日乘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乘凉”“水气”等词汇也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的氛围。

颈联“西舂轮渐微,半魄影始娟。”“舂”字原指春耕,这里借指车驾;“轮渐微”指的是车轮逐渐模糊不清;“半魄影始娟”意思是月亮的影子刚刚变得清晰明亮起来。这两句诗通过对夜晚月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情。

尾联“因悟阳德昭,凡光莫争先。”“阳德昭”指阳光普照大地,使万物得以生长;“莫争先”意思是不要争先恐后地炫耀自己的光辉。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夜晚月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于时光流逝的感叹之情。

全诗以夕阳西下和月色初升为画面,以自然美景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