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亹亹元荫耽,山以包屋称江南。
竹径禅林胥熟路,到此屈指今凡三。
玉局杰作重快读,秘思爱彼抽春蚕。
中流豪歌复酣啸,老僧笑晤心何惭。
观民休助我正务,暇亦延赏穷岩潭。
金山佳矣鲜隙地,已嫌楼阁罗峰酣。
剪江言造幽绝处,胜以弗饰方可谈。
乃复稍稍事庄校,贝多罗树珊瑚龛。
踵事增华俗犹厌,质诸佛想非所甘。
以言施者虽破吝,以言居者宁非贪。
髯翁有知应首肯,但已成事说何堪。
瘗鹤真迹惜漫漶,为临元本留云庵。

诗句: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叠苏轼韵

译文:

从金山出发,乘船来到焦山,一共三次经过。

注释:

这首诗描述的是苏轼在金山放舟后,继续游览焦山的行程。金山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而焦山则是以佛教文化著称,两者相距不远。诗中通过“清流亹亹元荫耽,山以包屋称江南。竹径禅林胥熟路,到此屈指今凡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金山美景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赏析:

首句“清流亹亹元荫耽”,描绘了金山上清澈的流水和茂密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次句“山以包屋称江南”则进一步强调了金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第三句“竹径禅林胥熟路”,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沿着竹林小径和寺庙旁的小路行走时的情景,仿佛已经走过了许多地方。最后一句“到此屈指今凡三”则暗示了诗人已经多次游览过金山,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第二句:

译文:

玉局杰作再快读,秘思爱彼抽春蚕。

注释:

这里提到“玉局杰作重快读”,指的是阅读玉局的杰出作品,并快速地欣赏其中的精妙之处。而“秘思爱彼抽春蚕”则是指诗人对于这些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就像春蚕一样辛勤地吐丝,为读者带来美好的感受和启示。

赏析:

首句“玉局杰作再快读”,表达了诗人对玉局作品的极高评价和喜爱。他认为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内涵丰富,值得一读再读。次句“秘思爱彼抽春蚕”则是对前一句的具体解释。诗人通过比喻春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玉局作品深入挖掘和思考的过程,就像春蚕一样辛勤地吐丝,为读者带来美好的感受和启示。

第三句:

译文:

中流豪歌复酣啸,老僧笑晤心何惭。

注释:

这里提到了“中流豪歌复酣啸”,指的是诗人在江中畅饮高歌,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而“老僧笑晤心何惭”则是说这位老僧人看到诗人如此豪情满怀,不禁笑出声来,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江中畅饮高歌时的豪迈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老僧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欣赏、相互鼓励,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第四句:

译文:

观民休助我正务,暇亦延赏穷岩潭。

注释:

这里提到了“观民休助我正务”,意思是说在繁忙之余也要关注民生问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暇亦延赏穷岩潭”则是指在闲暇之余也要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这里的“穷岩潭”可能是指某个偏僻的山间湖泊或溪流。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忙碌之余也要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决心和态度。同时,他也喜欢在闲暇之余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享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第五句:

译文:

金山佳矣鲜隙地,已嫌楼阁罗峰酣。

注释:

这里提到了“金山佳矣鲜隙地”,形容金山的自然风光非常美丽,有诸多美景可供游客欣赏。而“已嫌楼阁罗峰酣”则表示这些美丽的景点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形成了一种繁花似锦的景象。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金山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他认为金山的自然景观非常美丽,有很多值得一看的美景。同时,他也注意到这里的景点已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形成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第六句:

译文:

剪江言造幽绝处,胜以弗饰方可谈。

注释:

这里提到了“剪江言造幽绝处”,指的是在某个地方进行建设或改造时,要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风貌和特色。而“胜以弗饰方可谈”则表示这样的改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特色。

赏析:

此句强调了在建设或改造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有风貌和特色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改造的成果更加出色,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希望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第七句:

译文:

乃复稍稍事庄校,贝多罗树珊瑚龛。

注释:

这里提到了“乃复稍稍事庄校”,意味着在建设或改造过程中,需要对建筑风格和布局进行调整和完善。而“贝多罗树珊瑚龛”则可能是某种特定的建筑物或景观,其中包含了许多精美的雕塑或装饰品。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在进行建筑或改造工作时,需要对建筑风格和布局进行调整和完善。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建筑物或景观更加优美、独特和吸引人。同时,这也是对他个人审美观念的一种体现,他希望人们能够欣赏到这些建筑物或景观的美。

第八句:

译文:

踵事增华俗犹厌,质诸佛想非所甘。

注释:

这里提到了“踵事增华俗犹厌”,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一些事物的审美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对于那些过于繁复、华丽的东西往往感到厌倦。而“质诸佛想非所甘”则表示这种审美倾向并不符合佛教的理念或精神。

赏析:

此句揭示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对于某些事物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朴素的事物,而是追求更复杂、更华丽的表现方式。这种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第九句:

译文:

以言施者虽破吝,以言居者宁非贪。

注释:

这里提到了“以言施者虽破吝”,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愿意给予别人帮助和支持,即使自己受到一些损失或不便也是值得的。而“以言居者宁非贪”则表示那些总是占据有利地位、不给别人机会的人往往是贪婪的。

赏析:

此句揭示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和回馈,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或占便宜。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只想着占便宜、不愿意付出的人,他们往往会陷入贪婪的境地。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第十句:

译文:

髯翁有知应首肯,但已成事说何堪。

注释:

这里提到了“髯翁有知应首肯”,意思是说如果有了解事情真相的人应该知道这些情况。然而,当事情成为定局时,再去解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赏析: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无奈和感慨。他认为如果有一个了解真相的人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就好了。但是当这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时,再去解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进程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担忧。

第十一句:

译文:

瘗鹤真迹惜漫漶,为临元本留云庵。

注释:

这里提到了“瘗鹤真迹惜漫漶”,意味着那些珍贵的文物或者艺术品由于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而“为临元本留云庵”则是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即通过修复和保存这些文物来传承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赏析: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关切。他认为应该珍惜那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因为它们代表了历史和文化的精髓。同时,他也意识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他提出了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方式——通过修复和保存这些文物来传承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