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宇非山嵏,亦复离水裔。
灌木蓊蔚间,拂檐足葱翠。
湛然之谓何,循名可晰义。
譬彼方寸镜,其照乃无际。
室中无长物,矫情我弗贵。
澄兹空洞缘,受彼万物备。
题湛然室
结宇非山嵏,亦复离水裔。
灌木蓊蔚间,拂檐足葱翠。
湛然之谓何,循名可晰义。
譬彼方寸镜,其照乃无际。
室中无长物,矫情我弗贵。
澄兹空洞缘,受彼万物备。
注释:
结宇(建房屋)非山嵏(不是像大山那样巍峨),亦复离水裔(也远离水面)。
灌木(灌木丛)蓊蔚(葱郁茂盛的样子)间,拂檐(拂过屋檐)足葱翠(满屋青翠)。
湛然(宁静深远的样子)之谓何(是什么),循名(遵循名字)可晰义(可以清晰地理解含义)。
譬彼(比喻那)方寸(心中)镜,其照乃无际(它的光芒照耀得没有边界)。
室中无长物(室内没有多余的东西或物品),矫情(矫饰情感)我弗贵(我不贵重)。
澄兹空洞缘(澄清这些空虚的境界),受彼(接受这一切)万物备(万物都具备)。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湛然室的宁静与深远。首句“结宇非山嵏,亦复离水裔”,表达了对这座小屋的描写,既不像山峦那样高峻,也不接近水域。接着,“灌木蓊蔚间,拂檐足葱翠”描述了周围环境,灌木丛生,绿叶如盖,使得整个屋子显得更加幽静。
“湛然之谓何,循名可晰义。”这句诗表达了对“湛然”这个境界的理解和解释,即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这种宁静深远的境界。
“譬彼方寸镜,其照乃无际。”诗人用镜子来比喻湛然室,镜子能够映射出无穷无尽的景象,这象征着湛然室能够包容万象,无所不包。
最后两句“室中无长物,矫情我弗贵。澄兹空洞缘,受彼万物备。”进一步强调了湛然室的空旷和深邃。尽管里面没有多余的物质,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珍贵,反而认为这样更加纯净、无杂质。同时,湛然室能够容纳一切,包括万物。
整首诗通过对湛然室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深远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自然和内心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