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岂千年,羽衣早翩去。
何来云龙顶,依然有其处。
疏轩眺远栖嶙峋,阶前亦立胎仙群。
坡翁公案一重唱,尔时更有张山人。
青山绿野古徐州,黄河之水东南流。
本意登临豁远志,宣房深计翻增愁。
这首诗是苏轼在徐州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木石岂千年”一句,诗人以木石比喻自己,表示自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精神却可以超越时空。这里的“木石”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人格的一种象征。
第二句“羽衣早翩去”,诗人用羽衣来形象描绘鹤的形象,表达出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句诗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渴望超脱尘世。
第三句“何来云龙顶,依然有其处”,诗人用“云龙顶”来形容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就和地位,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这里的“依然有其处”可以理解为即使自己已经退隐,但是仍然有一席之地,可以安身立命。
第四句“疏轩眺远栖嶙峋”,诗人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疏轩”可以理解为高远的轩窗,“眺远”则是眺望远方的意思,“栖嶙峋”则是栖息在山石上。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水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阶前亦立胎仙群”,诗人描绘了一位仙人正在阶前修炼,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和悟道的向往。这里的“胎仙群”可以理解为修炼成仙的人,而“阶前”则指的是修行的地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敬仰之情。
第六句“坡翁公案一重唱”,诗人用“坡翁”来指代自己,表示自己曾经经历过许多事情,但现在已经不再纠结于过去。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调侃。
第七句“尔时更有张山人”,诗人提到了另一位名叫张山的人,可能是在谈论与张山有关的故事或者经历。这里没有明确的诗句,但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回忆与张山有关的往事。
最后两句“青山绿野古徐州,黄河之水东南流”,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徐州的山川美景和黄河的流向,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青山绿野”和“黄河之水”都是徐州的特色,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