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河复昔非复,彭城河复今仍河。
仍河何以谓之复,解嘲聊尔为斯歌。
汉唐以来通钜野,烧草不属无如何。
侵淫吕沛渐多事,川狭涛怒腾盘涡。
然惟宜合不宜散,合资刷沙离渟波。
斯流虽古有成语,徒见其害利则那。
去岁夺溜孙家集,中泓力缓沙淤多。
堤旁水志度分寸,泥停五尺高益加。
桃汛汤汤已拍岸,伏秋转眼难延俄。
用是切切愁弗置,纡程历览亲研摩。
下策仍惟事脩筑,易石巩固周遮罗。
水工喜称渐复旧,数日顿尔形迁讹。
三尺沙刷馀二尺,志在敢饰虚言詑。
此亦偶然慢过颂,灵实昭矣感不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所作,全诗共八句,其内容大意为:徐州的彭城河水复流经,汉唐以来一直通向钜野。烧草的时候不属无如何,侵淫吕沛渐渐多事端。川狭涛怒腾盘涡,然惟宜合不宜散。合资刷沙离渟波,斯流虽古有成语。徒见其害利则那。去岁夺溜孙家集,中泓力缓沙淤多。堤旁水志度分寸,泥停五尺高益加。桃汛汤汤已拍岸,伏秋转眼难延俄。用是切切愁弗置,纡程历览亲研摩。下策仍惟事脩筑,易石巩固周遮罗。水工喜称渐复旧,数日顿尔形迁讹。三尺沙刷馀二尺,志在敢饰虚言詑。此亦偶然慢过颂,灵实昭矣感不磨。

【注释】

  1. 彭城河:指徐州的彭城水道。
  2. 昔非复:过去不是这样。
  3. 仍河何以:这河水为什么又回来了?
  4. 解嘲:嘲笑别人。
  5. 汉唐:指汉朝和唐朝。
  6. 巨野: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滕县南。
  7. 吕沛: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滕县一带。
  8. 侵淫:泛滥、泛滥成灾。
  9. 渐多事:事情越来越多。
  10. 川狭:河流狭窄。
  11. 涛怒:波涛汹涌,怒吼。
  12. 然惟:只有。
  13. 合作:联合治理。
  14. 刷沙离渟波:清除泥沙,使水流回平静状态。
  15. 去岁:上年。
  16. 孙家集:地名,位于现在的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17. 中泓:河道中心。
  18. 力缓:力量弱。
  19. 堤旁:河岸旁边。
  20. 志度:测量。
  21. 五尺:一丈。
  22. 拍岸:浪花拍打河岸的声音。
  23. 伏秋:秋天。
  24. 纡程:绕路而行。
  25. 修筑:修筑。
  26. 易石:加固。
  27. 周遮罗:环绕保护。
  28. 水工:水利工程师。
  29. 渐复旧:逐渐恢复旧貌。
  30. 形迁讹:形态发生了变化。
  31. 三尺沙:一尺见方的沙洲或沙地。
  32. 志在:目的。
  33. 敢饰虚言:敢于粉饰虚假的言辞。
  34. 慢过颂:过分赞美。
  35. 昭:明显。
  36. 不磨:不受磨砺,永远不变。

【赏析】
韦庄这首《彭城河复》诗作于大顺二年(公元891年)春天。当时,他因不满当时的朝政,而辞官隐居在彭城的故宅之中,所以对家乡的河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彭城河复昔非复,彭城河复今仍河”,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河水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河水,表达了自己对家乡河水变化的思考和担忧。

接下来的四句“仍河何以谓之复,解嘲聊尔为斯歌”,诗人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河水进行比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虽然河水依然存在,但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于人为的原因,因此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无奈和忧虑。

接下来的四句“汉唐以来通钜野,烧草不属无如何”,诗人回顾了汉朝和唐朝时期的历史,提到了烧草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接下来的八句描述了河水在吕沛一带泛滥成灾的情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诗人通过描写洪水带来的危害,表达了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接下来的四句“侵淫吕沛渐多事,川狭涛怒腾盘涡”,诗人通过描绘洪水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关切。他认为洪水泛滥成灾,导致人们生活困难,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人们的安全。

接下来的四句“然惟宜合不宜散,合资刷沙离渟波”,诗人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地治理洪水,防止灾难的发生。

接下来的六句“斯流虽古有成语,徒见其害利则那”,诗人通过引用古代的成语,表达了对于治理洪水的重要性的认识。他认为虽然古人已经有了一些治水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仍然需要继续努力,避免再次遭受灾难。

接下来的六句“去岁夺溜孙家集,中泓力缓沙淤多”,诗人通过描述去年洪水夺流的情况,表达了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切。他认为洪水夺流,导致孙家集一带的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接下来的四句“堤旁水志度分寸,泥停五尺高益加”,诗人描述了当地居民修建堤坝的情况,表达了对他们的关心和同情。他认为堤坝的建设需要精确测量,并且需要在适当的位置修建,以确保堤坝的稳定性。

接下来的四句“桃汛汤汤已拍岸,伏秋转眼难延俄”,诗人描绘了洪水来临时的景象,表达了对于当地居民安全的关注。他认为洪水来得很快,让人们难以应对,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接下来的三句“用是切切愁弗置,纡程历览亲研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洪水问题的关注和担忧。他认为需要亲自考察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洪水问题。

接下来的三句“下策仍惟事脩筑,易石巩固周遮罗”,诗人提出了自己对于治理洪水的策略,认为修建堤坝和加固河道是解决洪水问题的关键措施。他还强调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有效治理洪水。

接下来的三句“水工喜称渐复旧,数日顿尔形迁讹”,诗人表达了对于水工工作的赞扬,认为他们成功地解决了洪水问题。但是同时他也指出了一些问题,认为有些地方的水工工作做得不够好,需要进一步改进。

接下来的三句“三尺沙刷馀二尺,志在敢饰虚言詑”,诗人批评了一些人只关注表面的问题,而忽视了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应该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最后的四句“此亦偶然慢过颂,灵实昭矣感不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谦虚态度和对诗歌真实性的追求。他认为诗歌应该是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不应该被过度装饰或者赞美所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