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祖辟清口,启闭因时制。
高堰障淮东,三坝尾闾置。
侵循湖渐宽,颇有弗容势。
辛未亲相度,因命增筑二。
其三势实危,乃得开信智。
多泄堰则固,高宝潦必暨。
其间亘运河,诸坝复鳞次。
车逻及天然,昔人具深意。
不得已乃宣,宣欲有次第。
而为下河者,闭坝坚持议。
一再偶获幸,未可频尝试。
所以癸酉秋,上下咸被沴。
其心可矜谅,其智诚愚昧。
设云鉴其辙,保堤则了事。
开坝孰不能,灾伤将岁逮。
审度权节通,时刻谨消息。
五言示大端,推行慎所自。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杨慎的《阅河》,全文如下:

皇祖辟清口,启闭因时制。

高堰障淮东,三坝尾闾置。

侵循湖渐宽,颇有弗容势。

辛未亲相度,因命增筑二。

其三势实危,乃得开信智。

多泄堰则固,高宝潦必暨。

其间亘运河,诸坝复鳞次。

车逻及天然,昔人具深意。

不得已乃宣,宣欲有次第。

而为下河者,闭坝坚持议。

一再偶获幸,未可频尝试。

所以癸酉秋,上下咸被沴。

其心可矜谅,其智诚愚昧。

设云鉴其辙,保堤则了事。

开坝孰不能,灾伤将岁逮。

审度权节通,时刻谨消息。

五言示大端,推行慎所自。

赏析:

这首诗是杨慎对明末黄河水患的记录和反思。诗人通过对黄河治理的历史回顾和现实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水利事业的关注和期望。

诗人回顾了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治理黄河,采取了“疏浚、修筑堤防”的策略。这种策略有效地控制了黄河的泛滥,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黄河的治理逐渐陷入困境。

诗人描述了黄河治理的现状。由于长期的忽视和疏漏,黄河的水患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乾隆年间,黄河的水患更为严重。诗人对此深感忧虑,并表达了对国家水利事业的期待。

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治理建议。他认为,要想解决黄河的水患,必须从源头入手,即要“设云鉴其辙”。也就是说,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同时,也要加强对黄河的治理,提高治理水平。

诗人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有效解决黄河的水患问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