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水东南流,催漕风向西北递。
风水胡乃太相𨕣,造物节宣有妙意。
顺水行舟南者欣,顺风扬帆北者遂。
是谓天地之大公,往来无不资利济。
顺风复希顺水人,不知足矣听斯议。
运河行
注释:
- 运河:古代人工开凿的水上运输线,主要用来运输货物。
- 东南流:描述运河从东方流向西方。
- 催漕风:推动漕运的风,通常指北风。
- 太相𨕣:形容风水的强劲和变化无常。
- 造物节宣:大自然有其规律和安排。
- 顺水行舟南者欣:在南方顺流而下的人会很高兴。
- 顺风扬帆北者遂:在北方顺风而行的人会顺利完成旅程。
- 大公:公正无私。
- 往来:指人或物的来往活动。
- 无不是:没有例外。
- 资利济:提供便利,帮助他人实现利益。
- 顺风复希顺水人:顺风的人不多见。
译文:
运河的水向东流,
北风吹来催促着漕运。
风水变幻无常,
天地有其自然的规律。
顺着水流走向南的人会感到高兴,
顺着风力航行向北的人能顺利到达。
这就像天地的公正无私,
所有往来的人都能获得便利。
只有那些懂得顺应自然的人,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运河及其运输过程中的自然力量和人们的行为。首句“运河之水东南流”设定了整个场景的背景,即一条东西向延伸的运河。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自然力量对漕运的影响,强调了风和水对运输活动的重要性。诗人观察到,无论是顺流而动还是逆风而行,都有各自的优势,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观察与理解。
诗中的“是谓天地之大公”,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法则的看法,认为天地运行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无需人为干预。这一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最后两句“顺风复希顺水人,不知足矣听斯议”则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鼓励人们顺应自然,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改变方向,这与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相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运河及其运输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顺应自然的道理。它不仅是一首关于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哲学思考,提醒人们在面对世界时应保持谦逊和谦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