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三万六千顷,虚榭三间十笏宽。
榭置泽上粒黍浮,泽延榭中片镜悬。
游乎物外忘忧乐,东坡昔道皆可观。
偶来灵岩驻春跸,几馀一凭临湖栏。
气清天朗阳侯静,具区渺渺无微澜。
洞庭西东列眉黛,芥纳须弥曾不难。
灵威丈人纵可接,我心何暇求神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临湖榭》。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临湖榭:面对美丽的湖水建有一座小亭,名为“临湖榭”。
  2. 震泽三万六千顷:指的是太湖,面积广阔,约3.6万顷。
  3. 虚榭三间十笏宽:形容临湖榭虽然小巧但非常精致,占地约十笏(一种容量单位,一笏为90立方寸),空间宽敞。
  4. 榭置泽上粒黍浮:榭下是太湖的水,水波荡漾,像一粒粒黍米在漂浮。
  5. 泽延榭中片镜悬:水面延伸至榭中,仿佛一面镜子悬挂在那里。
  6. 游乎物外忘忧乐: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忘却了世间的忧愁和快乐。
  7. 东坡昔道皆可观:指苏轼当年游览此地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句。
  8. 偶来灵岩驻春跸:偶尔来到灵岩山,停下车马,欣赏春天的风景。
  9. 几馀一凭临湖栏:在临湖的栏杆上停留片刻,享受美景。
  10. 气清天朗阳侯静:天空晴朗,空气清新,阳光照得明亮,太阳神(旸谷)也显得十分宁静。
  11. 具区渺渺无微澜:太湖中的具区(今苏州市吴中区)水面宽阔,波澜不惊。
  12. 洞庭西东列眉黛:洞庭湖东西两侧的山峦如同美人的眉毛一样美丽。
  13. 芥纳须弥曾不难:即使是须弥山(印度神话中最高的山峰),也可以被包容在小小的芥子(佛教用语,比喻极小的事物)之中。
  14. 灵威丈人纵可接:想象中的神灵般的人物,即使是强大的丈人(古代对帝王的尊称),也无法接近。
  15. 我心何暇求神仙:我的心境已经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哪里还需要追求神仙呢?

下面是该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太湖临湖榭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首联点明了地点与景致,颔联以夸张手法描绘了临湖榭的宏伟与开阔。颈联进一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意境。尾联则从个人感受出发,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