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雨霏丝,到处应益农。
南易北艰致,风气属不同。
易者虞其过,艰者难其逢。
淅沥听深夜,嘹唳度数鸿。
因更忆燕齐,春膏赖化工。
注释:
二月的雨纷纷而下,到处都有利于农业生产。
南边的容易北边的困难,气候条件不一样。
容易的担心犯错,困难的难以遇到。
淅沥的雨声在深夜里响起,嘹唳的声音数着天空中的大雁。
因此更想念燕齐两地,春天的膏肥靠的是大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雨给农事带来的影响和农民的辛勤劳作的诗。全诗以雨为线索,通过描述农民在雨中耕作的情景,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艰辛。
首联“二月雨霏丝,到处应益农。”描绘了春雨如期而至,给农田带来了滋润,对农业有益。”霏丝”一词用来形容春雨细腻而纷乱的样子。”到处”说明雨的影响广泛,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受到春雨的滋润。”应益农”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祝愿,希望春雨能够增加农作物的生长。
颔联“南易北艰致,风气属不同。”则揭示了地域差异导致的农业生产难度不同。南方气候温暖,易于作物生长;而北方寒冷,需要更多的人工努力来促进作物生长。这种差异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颈联“易者虞其过,艰者难其逢。”则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农民面临的挑战。对于那些易于耕种的南方地区,农民可能会因为天气过于湿润而导致作物病害的发生;而对于那些气候干燥且难以耕种的北方地区,农民则可能因为缺水而难以进行灌溉。这里的“虞”是指担忧的意思。
尾联“淅沥听深夜,嘹唳度数鸿。”则描写了农民在雨夜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淅沥”形容雨声细小而连绵不断;”深夜”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工作的艰辛。”嘹唳”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叫声的特点,暗示了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与自然界的生物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末句“因更忆燕齐,春膏赖化工。”则表达了诗人对燕齐两地春天美景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恩泽的感激之情。”燕齐”代指燕赵地区的春天,而”春膏赖化工”则意味着春天的丰收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和农民们的辛勤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