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石三四峰,湘筠五六个。
月下诡状狞,风前清影簸。
诗浑白浊吟,画是倪迂作。
发兴在宣毫,澄怀当笋座。
而我每少闲,隔月才一过。

【注释】

玉玲珑馆:指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山阴路上,有亭翼然,便以名焉”中的“亭”。

湖石三四峰:指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的“山阴道上行,山川迥秀发(出)佳处,每有澄朗闲适、佳趣”句。这里用此意,指王羲之在兰亭宴集时所赋诗。

湘筠五六个:指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中所载的王羲之的《奉橘帖》、《快雪时晴帖》。

月下诡状狞:意为书法作品在月下呈现出一种奇特诡异的样子。

风前清影簸:意为书法作品在风前呈现出一种清晰的影子。

诗浑白浊吟:意为诗歌如同白色的浑浊之物一般不纯净。

画是倪迂作:意为绘画如同倪瓒所作一样不完美。

发兴在宣毫,澄怀当笋座:意为灵感来源于宣纸和墨,心情如竹子般宁静。

而我每少闲,隔月才一过:意为我很少有空闲时间,只能每隔一个月才能去一次。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篇以《兰亭序》中的一段文字为题,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以及自己与书法之间关系的感慨。

首联“玉玲珑馆”,即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所说的“山阴路上,有亭翼然,便以名焉”的亭子。这一句以亭子为引子,引出了后文对书法的赞美。

颔联“湖石三四峰,湘筠五六个”,是对王羲之书法的赞美。这里的“山阴路上,有亭翼然,便以名焉”一句,被用来比喻书法作品在月下呈现出一种奇特诡异的样子;而“湘筠五六个”,则被用来比喻书法作品中那如竹叶般轻盈飘逸的笔画。

颈联“月下诡状狞,风前清影簸”,则是对王羲之书法在月下和风前的两种不同状态的描述。前者如诡状狞,后者如清影簸,生动地描绘出了书法作品在自然景色中的变幻莫测。

尾联“诗浑白浊吟,画是倪迂作”,则是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评价。这里的“诗浑白浊吟”,是指诗歌如同白色的浑浊之物一般不纯净;而“画是倪迂作”,则是指绘画如同倪瓒所作一样不完美。

最后两句“发兴在宣毫,澄怀当笋座”,则是对作者自己的感叹。这里的“宣毫”,指的是宣纸和墨;而“澄怀”则是形容心情如同清澈的水一般宁静。整首诗通过对王羲之书法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以及自己与书法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通过对王羲之书法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景色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