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善问人,譬如攻坚木。
必先其易者,后乃及节目。
读书或异此,穷理戒驰逐。
格物一以贯,精粗无不烛。
圣道岂殊途,知行要并勖。
何事立门庭,操戈判朱陆。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全篇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内容充实,语言精炼,富有哲理,耐人咀嚼,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览性理书”,览:阅读;性理:这里指儒家经典《性经》,即《大学》;书:指《大学》。这是首联,点明写作缘起。

“常闻善问人,譬如攻坚木”,常听闻善于提问的人,犹如攻克坚硬的木头。这是颔联,用比喻说明学习应从浅显入手的道理。

“必先其易者,后乃及节目”,必须首先从容易的部分开始,然后才能达到难的部分。这是颈联,进一步阐述学习应从浅显入手的道理。

“读书或异此,穷理戒驰逐”,有时读书和做文章与上述道理不同,但穷理时却要禁止这种浮躁的学风。这是尾联,总结全文,提出告诫。

“格物一以贯,精粗无不烛”,“格物”即对事物的观察、研究,“一以贯”即“一”,贯穿始终的意思。“烛”通“烛”,照亮。这两句的意思是对事物的观察研究要有条理,没有遗漏,从而得到真理。这是尾联,强调了学习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浮躁、偏颇。

“圣道岂殊途,知行要并勖”,“知”即理解、认识,“行”即实践。这句意思是说,儒家的圣人之道并没有不同的方法,理解它,就要去实践它;实践它,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它。这是尾联,再次强调了学习应该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何事立门庭,操戈判朱陆”,“何事”即何必,什么事;“立门庭”指建立自己的学术观点;“操戈判朱陆”指持刀划分学派门户。这两句的意思是:你何必在门前立下什么门户呢? 何必拿着刀子去划分儒家内部的不同派别呢?这是诗人的反诘,也是对那些标新立异、自成一家的学者们的一种批评。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整篇诗以议论为主,兼有抒情,内容充实,语言精炼,富有哲理,耐人咀嚼,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全诗分为四层意思。开头两句,点明写作缘起:“览性理书”。常听说善于提问的人,犹如攻克坚硬的木头。这是从反面论述,说明学习应从浅显入手的道理。

中间四句,正面阐述,说明必须首先从容易的部分开始的道理。“必先其易者”是第一层,“后乃及节目”是第二层。

最后两句是对前几句的总领,也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读书或异此,穷理戒驰逐;格物一以贯,精粗无不烛。这就是说:有时读书和做文章与上述道理不同,但穷理时却要禁止这种浮躁的学风。对事物的观察研究要有条理,没有遗漏,从而得到真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何必在门前立下什么门户呢?何必拿着刀子去划分学派门户呢?

这首诗是针对当时学术界存在的门户之见而写的,意在倡导学者们要虚怀若谷,博采百家,不要自成一派、自高自大。

每句话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