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塔必有天风来,窣堵岂与封姨媒。
此中妙义今始悟,为扫万虑浮云开。
世出世法若常住,汉水亦应西北回。
月为面镜海置杯,我心朗廓与之皆。
下视方方绿云吉,又我意中颙望才。
【注释】
登碧云寺金刚塔:登上碧云寺的金刚塔。碧云寺位于今湖北武汉,金刚塔为唐代建筑,建于唐朝开元年间,是当时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
窣堵(sūdǐ)岂与封姨媒:窣堵坡,一种古代佛塔形式,形似覆伞,有多层檐;封姨,即封氏女,传说她是西王母的侍女。这句诗意思是说,我攀登这座窣堵坡式的佛塔,难道有什么神秘的力量来相助吗?封姨女又是谁,她又怎么能与我一起攀登这座佛塔呢?
此中妙义今始悟,为扫万虑浮云开:在这座佛塔中,我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使我所有的忧虑都烟消云散了。“妙义”,指佛理、佛学中的深奥道理;“万虑”,指一切忧虑;“浮云”,比喻烦恼或杂念。
世出世法若常住,汉水亦应西北回:世间和出世间的法则都应该永远存在,汉水也应当向西北回归。“世出世法”,指的是佛教中的两种基本教义,即世俗生活和宗教修行。“汉水”是指长江支流汉江。
月为面镜海置杯,我心朗廓与之皆:月亮如同一面明镜,把大海映照得清清楚楚,我的心情也变得开朗开阔。“朗廓”,形容心胸开阔;“置杯”,这里指把酒杯放到月光下照着看。
下视方方绿云吉,又我意中颙望才:从下面看去,一片片白云像绿绸子一样飘拂。我又在心中默默地期盼着什么。“绿云”,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颙望”是仰望的意思;“才”,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赏析】
本诗为李白登碧云寺金刚阁所作,诗人通过登塔观景,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全诗结构严密,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诗的第一句就写自己来到佛塔之下,不禁感叹道:“登塔必有天风来”。这里的“天风”可以理解为来自天地之间的自然之风,也可以理解为来自佛祖的慈悲之风吹拂而来。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登塔时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佛祖的敬仰之情。
诗人转而思考自己在佛塔中的领悟,他写道:“为扫万虑浮云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佛塔中,他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使自己所有的忧虑都消散了。这里的“万虑”可以理解为所有的烦恼和困扰,而“浮云”则象征着这些烦恼和困扰。诗人通过登塔的经历,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从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诗人继续表达自己对佛理的理解。他写道:“此中妙义今始悟,为扫万虑浮云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佛塔之中,我已经领悟到了其中的奥秘,使我所有的忧虑都烟消云散了。这里的“妙义”可以理解为佛学中的深奥道理,而“万虑”则是所有烦恼和困扰的象征。诗人通过登塔的感悟,逐渐明白了佛学的真正意义,从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诗人转向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他写道:“世出世法若常住,汉水亦应西北回。”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世间和出世间的法则都应该永远存在,汉水也应当向西北回归。这里的“世出世法”可以理解为佛教的基本教义,而“汉水”则是长江的一部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进一步思考了生命和宇宙的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佛学的内涵。
诗人转向对月亮的观察和感受。他写道:“月为面镜海置杯,我心朗廓与之皆。”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月亮如同一面明镜,把大海映照得清清楚楚,我的心情也变得开朗开阔。这里的“朗廓”可以理解为心胸开阔,“置杯”则是把酒杯放到月光下照着看。诗人通过对月亮的观察,进一步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美和生命的真谛。
诗人转向对未来的期许和期望。他写道:“下视方方绿云吉,又我意中颙望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从下面看去,一片片白云像绿绸子一样飘拂。我又在心中默默地期盼着什么。这里的“绿云”代表着美好的景色和未来的生活,而“颙望”则是期待的意思。诗人通过对未来的期许和期望,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登塔观景为主线,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愿,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体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融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哲学内涵,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