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居已据胜,概云最佳致。
疏轩纳远望,跻陟得清寄。
流憩倚文榻,属咏托遐思。
籁声泛金石,塔影落空翠。
分付舍利光,记予乃初至。

【诗句注释】

游云居寺即景杂咏八首 其二:云居已据胜,概云最佳致。

疏轩纳远望,跻陟得清寄。

流憩倚文榻,属咏托遐思。

籁声泛金石,塔影落空翠。

分付舍利光,记予乃初至。

【译文】

云居寺已经占据了胜地,概括地说是最佳之处。

推开宽敞的窗子可以看见远方的风景,攀登上山可以感受到清新的寄托。

在休息的地方靠在文雅的书案上,吟诵着诗篇寄托着远大的抱负。

风声如同金石乐器的声音,塔影倒映在青翠的山中。

我把佛祖的遗体安放在那里,这是我第一次到达那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云居寺时所看到的美景以及所感受到的心情。

“云居已据胜,概云最佳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云居寺已经占据了胜地,概括地说是最佳之处。这里的“胜”是指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云居寺”则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接下来两句“疏轩纳远望,跻陟得清寄。”意思是推开宽敞的窗子可以看见远方的风景,攀登上山可以感受到清新的寄托。这里的“疏轩”指的是宽敞的窗子,而“升陟”则表示登山。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表达了自己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和体验更清新的环境的愿望。

接下来的四句“流憩倚文榻,属咏托遐思。”描述了诗人在休息的时候靠在书榻上吟诵诗篇寄托着远大的抱负。这里的“文榻”指的是有文采和才学的书桌,而“属咏”则表示吟诵诗歌。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追求的目标。

最后两句“籁声泛金石,塔影落空翠。”描绘了风声如同金石乐器的声音,塔影倒映在青翠的山中。这里的“籁声”指的是风声,而“金石”则表示乐器的声音。诗人通过这个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喜爱。

最后一句“分付舍利光,记予乃初至。”则是诗人把佛祖的遗体安放在云居寺,并且写下了这首诗。这里的“舍利”是指佛像的身体或遗骨,而“予”则表示我自己。诗人通过这个行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教的信仰和对于佛法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