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及井田,三代之善政。
后世强师古,无益翻为病。
均田势弗能,待乱理岂正。
汉明颇封建,厝薪寝上证。
䦧墙且操戈,矧乃各异姓。
制治本在道,其末乃法令。
舍本末是求,何异彼优孟。
其馀率类兹,审行尚明镜。
【注释】
封建:分封制。井田:古代土地国有制度,即“公田”与“私田”相结合的体制。强师古:效法古人。均田势弗能:均田制无法实施。汉明:汉武帝刘彻。厝薪寝上证:比喻置之不理。䦧墙(háng qiáng)且操戈:指在墙上架斧砍木,比喻统治者对人民动武。异姓:外姓。优孟:春秋时楚国人,以善滑稽闻名,常扮戏剧讽刺时事。率类兹:类此。审行尚明镜:意思是治国应如明镜高悬,公正无私。
【译文】
古代的封建制度和井田制,是三代时的良政。
后来的人过分地效法古人,却无益于治国。
均田制不能施行,只能等待混乱时才治理。
汉代的汉武帝刘彻曾实行过封建制,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墙上架斧砍木,统治者对人民动武,何况还有外姓之人。
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是否顺应天意。
如果只是注重法令而忽略了根本,就像优孟扮戏剧讽喻时事一样。
其余的措施都与此类似,所以执政者必须像明镜一样公正无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历代帝王重法轻德、重治轻道的错误做法,指出了治国之道在于顺应天意,而不是单纯依靠法令。同时,也讽刺了一些统治者对外族的歧视和排斥。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