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君赋归来,五斗犹厌喧。
采菊传佳句,寄傲岂性偏。
香光结神契,援笔写望山。
望山思其人,如与相往还。
此意足千秋,余亦复何言。

【解析】

1.“徵”,指征聘。2.“五斗”,这里泛指微薄的俸禄。3.“性偏”,性格倔强,不随众。4.“神契”,意即精神契合,心意相通。5.“援笔”,提笔。6.“望山思其人”,意思是望着山思念着友人。7.“如与相往还”,意思是好像能与友人相见。8.“此意”,指作者的思想感情。9.“千秋”,千年。

【答案】

译文:

征召我回来,我仍嫌官场太喧嚣。

采菊写诗传佳句,难道是我性情就如此偏执?

香光与我结神契,提起笔来写望山。

望山思念他的人,好像可以与他见面。

这份感情足够千古,我又何必多说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董其昌为好友王稚登所写的一篇小序。全诗用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诗意,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徵君赋归来”,是说诗人被征召回京之后所作《归园田居》。第二句“五斗犹厌喧”,是说在朝廷做官,虽俸禄微薄(五斗米),但仍嫌烦杂喧闹(喧)。第三句“采菊传佳句”,是说诗人回到家乡后,常常采菊作诗。第四句“寄傲岂性偏”,是说诗人虽然厌恶官场中的喧闹(性偏),但是仍然要借吟诗寄托自己的情怀。第五句“香光结神契”,是说诗人和香光有默契的交往,香光是他的精神伴侣。第六句“援笔写望山”,是说诗人拿起笔来描写山上的风景。第七句“望山思其人”,意思是望着山思念着友人。第八句“如与相往还”,意思是好像能与友人相见。第九句“此意足千秋”,是说这份思想感情足以流芳千古。第十句“余亦复何言”,是说我也不用再说什么了。

这首诗是一首记叙文,通过写诗人回到家乡后的生活情趣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