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迹传崇谯,如蜃楼逼霄。
但期佳名垂,安问胜赏寥。
当时谪居人,傲睨凌云飙。
不见百步台,仍经几曲桥。
首春跸重过,前岁景非遥。
几多感衷曲,谁能蠲尘嚣。
望古怀彼才,言志为兹谣。
【解析】
“旧迹传崇谯,如蜃楼逼霄。”首句写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古城旧迹的宏伟景象,仿佛蜃楼在高空中矗立,使人感到神奇而壮观;“但期佳名垂”以下四句写情。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佳名垂”为题,表明他希望与友人的友谊能够像“佳名”一样流传久远。“安问胜赏寥”两句,诗人感叹自己身处高位时,却无人赏识他的才华;“当时谪居人,傲睨凌云飙。”诗人回忆当年自己在仕途上遭到挫折、贬官后的情况。“傲睨”指傲慢地斜眼向上看,形容目空一切的样子;“凌云飙”,意指凌驾于风云之上,指置身云端,超然物外。诗人回忆起被贬谪时傲视一切的态度,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和处境;“不见百步台,仍经几曲桥”两句,诗人描写了自己当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诗人回忆起当年曾经游览过的古迹遗址,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令人惋惜。
【答案】
诗句译文:旧日的痕迹已传遍崇谯,如同蜃楼在天际高耸入云。只希望美好的名声流传下去,哪还顾得上欣赏美景?当年被降职的友人,如今傲然屹立如凌风之飙。如今再难看到百步台,只能通过几座曲桥远眺。初春时节皇帝重临京城,去年的景致依稀尚存。心中多少感慨,谁能排遣心中的纷忧?望古思今怀念贤能之人,写下诗篇表达心愿。
赏析:
全诗共八句,前三句写景,中间四句抒情,最后三句写怀。前四句先写景,然后写情,中间写景又兼写情,前后呼应,层次分明。
前四句写景,诗人首先从记忆中勾勒出一座巍峨雄伟的城市。“旧迹传崇谯”,“崇”,即高大的意思。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这座古老的城市写得如同天上的蜃楼一般高耸入云。接着,他又把目光移向了天空。诗人说:“但期佳名垂”,意思是希望美好的名声流传下去;“安问胜赏寥”,意思是哪里还顾得上去欣赏那些美好的景色呢!“胜赏”,美好的景象;“寥”,少。这里,诗人用两个疑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诗人渴望着美好的名声能够流传下来,另一方面,他却无心去欣赏那美好的景色。“佳名”,美好的名声;“胜赏”,美好的风光。诗人用“但期”、“安问”这两个反诘句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中间四句,诗人又转入抒怀,进一步写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前两句是说自己在朝廷做官时的得意忘形;“傲睨凌云飙”,意思是傲视一切,凌驾于风云之上。“凌云飙”比喻自己当时的处境,意谓自己凌驾于风云之上,超然物外。后两句是说自己被贬到边地后的心境;“不见百步台,仍经几曲桥”,意思是连那曾经游历过的百步台、几曲桥也已不复存在。“百步台”,指帝王游乐的台榭;“几曲桥”,指弯曲曲折的桥梁。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被贬后心境上的凄凉与悲凉。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既写出了自己在朝廷做官时的得意忘形,又写出了自己被贬后心境上的凄凉与悲凉。这种对比的写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
最后三句,诗人又回到了写景上。前两句是说皇帝重临京城,诗人回忆起了当年的旧事;“首春跸重过”,意思是新年伊始就再次来到京城。“首春”,一年之首的春天;“跸”,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的车辆,此处借指皇帝。这一句中的“重”,字义有二,一是指多次,二是指再次。诗人用一个“重”字把皇帝的到来写得生动活泼,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第三句是说诗人回想起去年的情景;“前岁景非遥”,意思是去年的景色并不遥远。这一句中的“非”,字义有三,一是指不是,二是指不,三是指不是那么远。诗人用一个“非”字既表现出景物的遥远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怅惘。第四句是说诗人想起了那些昔日的友人。“感衷曲”,意思是感激那些往日的友人;“蠲尘嚣”,“蠲”,除去;“尘嚣”,尘世的烦恼。这一句中的“蠲”字,既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喜悦也表现出对友人的感情。
此诗以记游起兴,以咏怀收尾。全诗结构严谨,脉络清晰,语言精炼,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