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言历城隅,蓟门烟树隐。
卓午避炎蒸,轻舆趁薄晚。
先节奠静安,经宿驻鹿苑。
情知未息尘,于中有不忍。
暮云酿势浓,待泽心弥窘。
二麦已虚望,禾黍绿芃畛。
一慰一以惧,三时日尚远。
始寤当春初,意宁毋过满。
先事而卜度,无益转有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建的作品,其风格属于五言律诗。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详细分析:
第一句:德胜门外
- 注释: 德胜门是古代北京的城门之一,位于今北京市西城区,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
第二句:驾言历城隅,蓟门烟树隐。
- 注释: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站在德胜门外,眺望着远处的蓟门,那里烟雾蒙蒙,树木若隐若现的景象。
- 赏析: 通过描绘景色,诗人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第三句:卓午避炎蒸,轻舆趁薄晚。
- 注释: “卓午”指的是正午时分,太阳最烈的时候;“轻舆”指的是轻便的车或轿子;“薄晚”是指傍晚时分,天气开始转凉。
- 赏析: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炎热的中午选择避开酷暑,在凉爽的傍晚乘船出行。
第四句:先节奠静安,经宿驻鹿苑。
- 注释: 这里提到的“先节”指节日前的准备,“奠静安”可能是指为节日做准备,而“经宿”意味着过夜。
- 赏析: 诗人可能在准备节日期间的庆典活动,并在那里停留了一夜。
第五句:情知未息尘,于中有不忍。
- 注释: 诗人意识到尽管外界纷扰不断,但内心仍有所不忍。
- 赏析: 这句反映了诗人对纷扰世界的某种无奈和对内心的坚守。
第六句:暮云酿势浓,待泽心弥窘。
- 注释: 描述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乌云越来越浓密,仿佛要下雨。
- 赏析: 通过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雨的担忧和对环境的敏感。
第七句:二麦已虚望,禾黍绿芃畛。
- 注释: 这里的“二麦”指的是两种庄稼——小麦和大麦。”虚望”可能意味着期待丰收但结果不如预期。
- 赏析: 诗句展现了农民对收成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第八句:一慰一以惧,三时日尚远。
- 注释: 这里提到了两个安慰和忧虑的事情,暗示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很多。
- 赏析: 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担忧与不安。
第九句:始寤当春初,意宁毋过满。
- 注释: 在这里,诗人似乎从春天的某个时刻醒来,意识到生活不应该过于贪多求全。
- 赏析: 这句诗传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第十句:先事而卜度,无益转有损。
- 注释: “先事而卜度”意为预先规划或考虑某件事情,“益转有损”表示这样做反而带来了损失。
- 赏析: 诗人通过这句话反思了过度规划或过度追求的结果,警示人们应该谨慎行事。
整首诗通过对德胜门外景色的描述和对生活琐事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平淡、真实感受的向往。